活用支架以突破高三化学复习中的记忆困境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白平
[导读] 结合当前新课标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分析,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和核心能力学习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白平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715300
        摘要:结合当前新课标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分析,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和核心能力学习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支架学习模式对于高三年级化学学科学习的作用成效。
        关键词:支架模式;高三化学;复习记忆;逻辑构建
        引言:
        在我国推行新型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师以及教育者逐步将学生转移为教育工作的中心主体和创造主体,在抛弃了传统教师教学的教育观念和逐步整改的教学模式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锻炼学习思维的素质能力教学。高中化学学科是一门理科性极强却又知识网络复杂庞大的学科,对于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基本化学信息的掌握和熟悉是学习好化学学科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目前存在的化学学科学习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结合支架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阻碍是极具教育意义的。
        一、以化学原子构建支架体系
        在高中学段的化学学科学习过程当中涉及到了化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实践应用,所以教学当中直接了解并运用到近百种化学元素作为常识化学元素要求高中生记忆。高中阶段的化学元素从最基本的氢、氦、锂、铍、硼元素到稀有气体元素镭等元素皆有所涉及。不同化学元素根据其原子结构分属于不同的属性分类和元素周期表的各阶段,其相对应的元素周期表序号、原子结构、电子运行层别、原子相对质量以及原子的书写表达方式都是有所不同的。相较于常用的汉字和高中阶段的英文单词,对于原子的原子名称和元素符号都是要求学生记忆和运用的。
        以原子钠、镁、铝为例,三者都是属于金属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行排位,以钠Na元素为11号元素顺序排列三位,12号元素镁Mg,13号元素铝Al。相邻的三个化学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三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增加,原子核当中的中子数以及质子数依次增加,质子数同时与原子序号相对应,而由于不显示电性的中子数的不同所产生了同素异形体的化学原子。原子外部的同样有三层电子层围绕其原子核进行高速运转,由于最外层的电子数的增加,导致最外层的负电性增加,在外层运行电子与内部中心的原子核的吸引力加大,反而导致原子序号越大的化学原子的原子半径减小。同时,由于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其内外部的正负相反电性减小,也导致了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的原子更加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即为钠、镁、铝的金属活泼性依次降低,易产生Na+、Mg2+、Al3+金属阳离子。


        以上举例,根据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建立思维学习的支架,在支架体系当中进行内容的填充,这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记忆。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当中,将会涉及到层数不同、原子结构不同、原子性质不同的诸多元素,利用其原子结构进行逻辑分析和建立联系,建立化学物质学习、化学反应学习以及化学生活联系的基础[1]。从最基本的认知层指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化学脉络,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学习,同时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兴趣学习。
        二、以化学反应构建支架体系
        在高级中学学习阶段的化学学科学习当中,化学反应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将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视为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基本组件,那么化学反应方程式就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学科骨架。
        高中教学阶段,教育教学者帮助学生了解、理解以及掌握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条件是主要内容,也是重难点内容。认识一种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常见的反应对象以及反应条件,以该化学物质为中心,结合常规常见的反应物建立起知识支架[2],这将直接引导学生建立有关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学习体系,有助于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化学应用的学习和体会。
        以铁Fe为例,铁及其反应物的物质学习支架中的一支,例如铁与氧气的反应。在一般情况下,铁易被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2Fe2O3;在氧气充足且点燃铁条的情况下剧烈反应,得到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当铁在纯氧中燃烧将会得到氧化亚铁FeO,化学方程式为2Fe+O2=2FeO。可见,铁的反应条件比钠、镁与金属的反应更加困难,常见的铁离子有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以及四价铁离子,铁在化学反应中作为还原物参与化学反应。那么,金属性质并不是很活泼的铁难于和酸进行直接的反应,更加容易以氧化物当中的离子形式参与进一步的反应。
        根据相似的化学物质进行类比推理,建构起关于某一物质或者是某一类型化学方程式知识支架,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条件以及利用物质守恒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此外,以化学学科当中常见的有机物、无机物等相类似的化学物质进行归类整理,建立起知识支架。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鼓励要求下,素质教学工作的推进重点在于强调教育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会学习的素质型人才。通过在教学中教育教导学生利用支架的学习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记忆辅助,对于高中年级阶段的知识储备量较大的学生是十分必要和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刘小艳.高三化学复习中记忆困境的突破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24):P.278-278.
[2]何雪.遗忘曲线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上旬),2019,008(00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