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丹
[导读] 当前,小学班主任普遍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丹
        玉田县亮甲店镇孔五官屯中心小学
        摘要:当前,小学班主任普遍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在小学渗透德育教育,那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小学班主任工作入手,探索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存在问题及有效解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思想也与时俱进,不仅掌握了很多新的技术与方法,也接触了很多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由于小学生存在着较少的社会经验,他们往往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给学生的成长蒙上灰色。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一、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存在问题探索
        1.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在提起德育教育的时候,很多学生下意识地将德育教育与“理论教学”“灌输”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认为德育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是班主任围绕理论知识在进行讲解,内容非常枯燥,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德育教育。
        2.班主任的态度过于严肃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班主任往往处于比较高的位置,对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错误进行批评,使得学生觉得班主任过于居高临下,非常畏惧班主任,不愿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班主任也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掌握,往往只能够照本宣科,使德育教育脱离了实际情况。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班主任在渗透德育知识的时候,往往仅仅采用讲述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没有与学生进行及时互动,使得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没有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使得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4.家庭教育中缺少对学生品质的引导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走入到学校中,只要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可以,对于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方面的情况往往了解得不够深入,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要求,使得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提升。
        二、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1.发挥骨干力量,完善班级结构
        在整个班级中,班主任与班干部共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班干部是学生中的代表,更能够对学生群体起到影响。因此,班主任应从自身做起,发挥自身和班干部的骨干力量,完善班干部结构,使其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我时刻将德育教育放在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任务上,并且以较高的标注要求自己。我认识到班干部是班级中的骨干力量,因此在同学的共同推选下,选择了班干部团体,负责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辅助和渗透。在班干部进行工作的时候,我会发现班干部的闪光点,并且督促班干部不断进步。有的班干部找不到良好的工作方法,我会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影响,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风气,从而能够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融入到良好的氛围中。
        2.渗透关心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小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如果班主任的态度非常严肃,并且经常批评学生,学生会不敢于班主任进行交流,就算出现问题也不敢向班主任进行求助,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指导时间。因此,班主任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并向学生渗透关心和爱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将班主任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从而能够与班主任心连心、心贴心。
        例如,在日常班级工作中,我非常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并且采用温暖、和蔼的态度与他们沟通,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我的友好,能够更加开心地与我进行交流。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将我当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当有问题的时候会主动向我询问,希望我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也会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从学生的角度为他们提出有效的方法,希望他们能够突破困难,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并且他们对我更加信任,能够更加积极地与我进行交流。通过向学生渗透关心和爱心,能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平等的态度下进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3.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个性发展
        小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他们依然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有自己的尊严。如果班主任没有顾忌学生,盲目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职责,会让学生产生不被尊重的感受。因此,班主任应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个体,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一次班会的时候,我发现一名学生与同桌窃窃私语。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在班级讨论的时候,缓缓走到学生身边,轻轻地提醒学生。学生发现我注意到他,马上停下了窃窃私语。我发现,在后面的班会中,学生没有再次私下聊天,而是重新回到了课堂上。在班会结束之后,学生给我写了张纸条。他对我表示了感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我的并且对我许下誓言,以后一定要用心听每一节课。再比如,我发现班级中的小明在体育上有着特长,因此在全校的运动会中,我推荐了小明,希望小明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风采。在运动会中,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更加自信,并且也将注意力放在其他学科上,实现了全面发展。
        4.采用开放教学,引起学生共鸣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应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知识传授,而是应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对其中渗透的德育思想进行领会,体验他人优秀的品质,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例如,在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走入到了养老院中,让学生照顾孤寡老人,并为他们提供娱乐演出。学生看到,老人在看到学生的时候,眼中充满了光芒,好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老人非常期盼家庭的团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无法和亲人团聚,因此感到非常孤独。学生为了能够让老人开心,而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人感受到了天伦之乐。在学生回家之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并认识到,在我们陪伴父母的时候,我们应尽到孝心,让父母能够感受儿女对自己的关爱,成为一个尊敬父母、爱护父母的好孩子,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亲身的体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品质能够在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提升和发展,达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
        总之,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使得小学生的思想出现转变。因此,小学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给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使命。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必须加快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实现从观念,到思想,至行为的显著提升和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福超.小学德育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51):300-301.
        [2]范小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优化研究[J].华夏教师,2018(34):56-57.
        [3]周永莲.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