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教学举措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刘芳
[导读]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刘芳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民族中学
        摘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也始终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这两项能力的锻炼能够有效体现出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果。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的课堂建设为宏观视角,立足于英语课堂教学,以读和写这两项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述读写结合应用的优势,列举出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方法
        引言:
        素质化教育始终强调听说读写至于学习的重要性,在这其中,说和写是学生传递情绪的桥梁,也是学生语言沟通和交流的核心基础,这两者在人才培养上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而英语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在素质化教育的引导下也必须实现新一轮的改革和调整,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思维与能力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教师也应当承担起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一、分析读写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读写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策,这一措施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意思,抓住文章的核心重点,并以此为基础,从文章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和素材,运用到后续的写作练习中去,而学生也可以在日积月累中掌握多样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实践运用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够更加顺畅。除此之外,读写结合的应用还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准,可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发展,学生可以透过阅读来总结写作方法,通过写作来提高阅读速率。
        二、分析当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英语写作练习不仅仅是对学生词汇量和语法的考查,同时也考验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英语写作教学自始至终都是课堂建设中较为薄弱的部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无法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写作的技巧有待提高,并且词汇量也十分匮乏。这一现象出现的大致原因可以列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训练力度不足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并没有从意识上提高对写作训练的重视和关注,所以没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写作训练活动的开展受到明显的阻碍。大多数教师会采用机械性的方法,让学生背诵或者是复制特定的写作模板,把单一的句式反复运用到不同的作文类型中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会让学生的视野受到束缚。而且,教师并没有针对初中学生的发展情况,设计出有计划的教学方案,写作训练的目标不够清晰,并且方向也十分模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他们产生审美疲劳[1]。
        (二)方法上的问题
        阅读训练是写作训练的重要基础,学生可以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技巧,分析不同句型的应用模式和应用方法,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步为自己所用,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教师并没有采取正确的阅读训练方法,只是让学生在做题结束以后,按照标准答案去对照自己的答题结果,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没有为学生讲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忽略了对阅读中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忽略了对文章的深入剖析和探究,这就会阻碍学生素材和技巧的积累。而且,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下,盲目的认为,只要让学生做足够数量的题目,就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但题海战术并不能真正让学生静下心来研读文章,即便是能够让短期的成绩有所提升,但并不能兼顾学生后续的长远发展。


        三、分析读写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深入剖析教材
        教师必须要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重点,总结出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为他们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另外,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剖析教材,改变传统唯做题论的教学理念,分析教材文章中蕴含的读写结合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成长真正植根于课堂,从书本中生根发芽。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章节的题目和阅读的主题为他们设计三个阶段的读写活动,首先是读前导入环节,让学生从文章的主题出发,在脑海里进行构思和想象,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文章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内容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抒发感情和想法。其次是读中活动环节,教师要先让学生快读一遍文章,了解不同段落的中心主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基本结构进行探究,应当从首尾段入手,接着再让学生探究文章的正文部分,从中汲取有效的写作素材。最后是读后反思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总结出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收集的素材,然后模仿文章的行文结构与方法,自行选择别的主题进行写作,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适当拓展一些课外词汇,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建立起思维导图,从头脑风暴出发,以精华总结为终点,从而构建真正高效的英语课堂[2]。
        (二)推动小组合作
        当下,初中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都比以往更为沉重,所以许多学生在面临文化课堂的时候,也会产生恐惧和抗拒心理,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无趣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改革,拓展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教学体系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此,教师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为小组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让组内成员共同完成读写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在尊重学生主观意识的基础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与生活实践有关的文章,然后让学生依照文章的指示,自觉从生活中搜集与文章内容相对应的客观物体,或者是社会案例,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相应的收集任务,在搜集完毕之后,成员与成员之间应当相互沟通和交流,帮助对方改正错误,然后为班内的其他学生进行介绍和讲解。在学生讲解完以后,教师要为学生的英语表达进行评价,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在发言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
        (三)拓展课外阅读
        尽管英语课堂的教学是建立在教材上的,但素质化教育始终强调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所以教师也不能仅仅以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指导,还应当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当作教学设计的重点,尽可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器材为学生播放趣味性的英文电影,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获得更加直接的感官刺激,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任务的设计中来,在为学生布置写作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入手,让他们留心自己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然后从中选择能够作为写作主题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另外,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了解更加多样的写作结构,可以是慰问信,可以是倡议书,也可以是劝告性,这些都可以带给学生更加新奇的写作体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读写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价值的应有之策,也是调整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教材的解读,小组合作,课外阅读拓展这三个角度论述了读写结合应用的方法,整体上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能够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后续实践的过程中,读写结合的模式也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平台。
        参考文献:
        [1]王金凤.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2):P.1-1.
        [2]何旦红.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 校园英语, 2019(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