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探

发表时间:2021/1/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杨先哲
[导读] 在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过多讲解文本、学生阅读浮于表面等问题。要想改变学生阅读文本粗略化、浅表化的现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深读、细读、精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并且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中心小学 杨先哲    533209

摘要:在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过多讲解文本、学生阅读浮于表面等问题。要想改变学生阅读文本粗略化、浅表化的现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深读、细读、精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并且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课改,强调素质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此背景下开展了一次次的试验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说阅读理论持续更新和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也在不断地改进与丰富,但还是有所缺陷阅读教学的课堂还是以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陈旧的阅读教学观念仍支配着教师的阅读教学,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依然重视效率,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深度融合。
        一、阅读的意义
       几乎各类教学科目都离不开阅读。学生要通过阅读,理解内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首先可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许多汉字都是他们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者是通过请教他人,在平时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积累的。不仅如此,阅读还能加深学生对已经认识汉字的印象,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其次,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对象的理解,能够促进其对一些常用词语的正确理解及运用。汉语言是世界上含义最丰富的语言。一词多义,同义多词,褒义贬义,修辞手法等语言现象,看起来虽无甚差别,但表意却大相径庭。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方能品味其真正用意和深层含义,而不至于不辨东西,胡乱解释。另外,教师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小学生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其审美情趣,促使小学生美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兴趣不足。兴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不竭动力。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才会更加专注和积极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然而,当前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着较强的应试教育特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极大地消减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影响其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当前,部分教师重视授课进度,常常依照大纲要求来进行授课,教学形式多以“填鸭式”或“说教式”为主,形式老套且陈旧,师与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进对策
      3.1巧设情景激发参与课堂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智得到进一步发展,认识事物的方式发生变化,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发展,自我意识发展迅猛。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想针对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进行训练,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意识预设一些情景,以此来激发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兴趣展开阅读教学,就能使得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神采飞扬”起来,无味的阅读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这样,学生自身的活动,发挥主动性思维,就能对课堂内容有更深一步的领会。
       3.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
       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很多语文教师都会选择在一开始的时候鼓励学生们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这时候有的同学就会选择小说,有的同学会选择诗歌还有一些同学会选择名著等等,但是学生们喜欢的面毕竟是非常狭窄的,在学生们接触并且已经熟悉课外阅读以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而且对于他们语文整体成绩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不编版语文教材的时候,他鼓励学生们在课下的时候进行课外阅读,刚开始接触课外阅读的时候,他要求学生们去选择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书目进行阅读,并且会加以引导,让学生们也去阅读自己不喜欢的书目,这样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语文知识面。
       3.3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要想阅读教学有深度和广度,教师就必须深入研读教材中的文本,并且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拓展文本的广度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这一个内容。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教材文本的理解选择与其紧密相连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其他内容,比如说教师可以选择所教作者的其他文本,或对教材文本的专家级评论,或同一题材的文本等,这些文本将会对学生的阅读起辅助作用,使学生的视角不局限于文本,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视角。通过对文本深度的细致补充和扩大,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广泛的阅读视野,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扩大教学内容的深度。当然,要想拓展文本的深度,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高水平文化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多积累,再结合教师对文本的深层次处理与创造性的联结,才能挖掘出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
      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当正视阅读教学的既有问题,秉持生本理念,借助新课改之风,不断扩展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创设趣味性与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0.
[2]祝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13.
[3]伊婷婷.强化阅读指导,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新阅读,2020(10):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