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 朱耀花

发表时间:2021/1/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朱耀花
[导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非常有效的措施。高中的学习是学生所经历的强度最大的学习,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储备以及吸收能力都很优秀。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进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很快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且接受传统文化。

云南省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朱耀花   654200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非常有效的措施。高中的学习是学生所经历的强度最大的学习,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储备以及吸收能力都很优秀。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渗透进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得学生很快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并且接受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悠久历史中所传承下来的文明精华,让学生有学习和吸收,可以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学生学习了传统文化后,会受到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处世方法、人生态度、做人道理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积累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成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而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促进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力度,就成为现阶段教师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以教材为基础,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非常有利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这些文章进行学习能够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成绩的重视程度往往更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要想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必须要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的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滕王阁序》到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课程与以往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进行教学。再如对一些其他的古诗词进行讲解时,不要过于依赖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现有的教学框架,让学生去背诵诗句,而是要学生去体会古诗词每一个字句的深刻含义,向学生讲解古诗词创作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以及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许多多为国奉献的人。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有文天祥的“英勇就义”,有诸葛亮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耿耿忠心,还有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嘱托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向学生传达我国许多历史人物伟大的民族情怀。
       二、开展名著扩展教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著名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好的表现。但是由于高中阶段是改变学生命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对课外名著阅读的时间较少,无法有效扩展课外知识点。


为此,教师要在课堂内将传统文化与名著内容进行结合,不断举办各种的教学活动,像是阅读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逐步理解名著中的文化,并在阅读完毕后,与其余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读书心得,从而节约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参与度,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想学习的欲望,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要在节选的片段中说明封建社会的文化,以此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首先,教师要在课堂内说明当时环境下大户人家的小姐所需要遵循的规矩,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来分析林黛玉的行踪对贾府环境是怎样描写的,借此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性格,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根据人物出场的顺序分析三代当家的特点,并将当前的规矩进行说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力。从而通过名著《红楼梦》的节选片段,扩展课外学习,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
       三、结合实际生活
       在高中阶段,语文是学生需要接触的必修学科,同时也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教育,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也可以通过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很多传统文化都是以生活为背景的。所以在传统文化渗透中,教师需要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生活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加深入地掌握。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会衍生出不同的文化以及风俗人情。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特色,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的生活活动,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如东北地区的秧歌文化、广东地区的美食文化,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感悟,帮助其理解传统文化。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撰写感想文章,加深记忆,升华效果。
        除此之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合理地开展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渗透传统文化。我国很多文化信息都是以文字形式展现的。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介绍一些传统的文学名著。阅读既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以及视野,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让传统文化真正地渗透到学生血液中,与之融为一体。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增进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应当不断地通过探索发现,挖掘其中的优势,提升学生高中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桑鑫.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东西南北,2020(05):192.
[2]刘景侨.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吉林教育,2019(43):24.
[3]石立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1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