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富
余姚市朗霞初级中学
摘要: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综合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初中老师在设计活动课程的时候,应该重点思考如何确定活动主题,及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本文依托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重点研究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在对目前存在及暴露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提升优化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初中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可行建议
引言:义务教育改革改革在体现在各学科方面的同时,还表现在实践活动方面,对此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新课改的持续推进,要求综合实践课程更为明确而科学地确定主题。不过,因为系列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综合实践课程在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很少开展,完善度有限,部分也已开始的课程严重失序,课程主题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此进行集中而简要的研讨,以期能为同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普遍缺乏主题的动因分析
(一)活动理念不够科学
综合实践活动指的是各地学校依托当地的地理文化特色及本校的相关情况,组织启动的课题及灵活开展的各种问题探究活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遵循几个重要原则,其一是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偏好、特长等方面的情况,灵活开展种类多样的主题活动,综合实践主题的确定应该切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其二是应该能体现出所在学校相对于其他学校的特色,使教师看到主题就意识到是哪个学校举办的活动。其三应该体现学校周边的环境特色,比如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在活动主题确定方面应该有所差别。其四引导鼓励学生参与选择主题,引导他们更为认真细心地观察生活。如果没有清晰而明确地认清自身特色,那么所开展的活动就缺乏特色,所确定的主题也大而化之,价值有限。这些,是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问题缺陷。
(二)教师的组织参与行为失当
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由专门老师负责,老师的领导者、组织者的责任不可或缺,十分重要。不过,和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更积极地开展自主活动,需要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老师很难取代包办。不过,在部分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基于加快进度等方面的考虑,部分老师的包办补替现象非常严重。而且,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准备比较充实而丰富的学校资源。不过,在很多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的时候,部分老师准备的学习资源非常有限,过分单一。
(三)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相对不足
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及过往陈旧教育体制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反馈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提出他们的疑问。同样,在部分初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依旧有部分学生在选择课题的时候畏缩不前,被动等待老师的指挥棒,没有积极性,求知欲很低。这种情况致使部分学生所接触获得的教育内容和他们的具体需求相比有着很大差异,他们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接受的内容大多过于宽泛,在理解和接受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
(四)部分学校缺乏良好氛围
除了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外,还有学校方面的因素,不仅包括诸如环境设备等方面的客观因素,还包括更为复杂的主观因素。相当一部分初中学校虽然组织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但对此并没有创设完善的规章建制,缺乏制度支撑[1]。部分初中学校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采用艺术类等相关的实践活动来替代。这部分学校的老师将实践活动错误地理解为课余的艺术类或科学活动。类似频发的问题,让很多初中学校的实践活动不仅没有系统规划,而且也抑制了学生的参与深度。久而久之,导致教研氛围越来越差,所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
二、优化提升初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行建议
(一)全方位提升老师的胜任能力
推动提升初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水平,首先需要思考提高初中老师的胜任能力。对此,应该根据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开展专门针对老师的教育培训活动,应该跟进召开主题会议。唯有让老师在工作实践中明白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体的关键价值,方可形成发自内心的主动性,进而形成真正的重视。同时,初中老师还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唯有与时俱进地紧跟潮流,方可比较敏锐而精准地获得和学生生活及具体需要密切相关的活动素材,进而进行深化提炼,发掘明确有较大研究价值而且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活动主题。另外,初中老师还需要强化和学生的密切沟通,最大化地获得学生内心的所想及所欲,在这种情况下提炼确定的活动主题才更贴近学生的兴趣,更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获得成功才会更大。
(二)尊重学生研究他们的实际表现
在新课改理念下,和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一样,在初中学校组织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也是教学学习的主体。尽管,初中学生在明确表达方面暂时存在能力缺陷,但这并不能影响其主体性地位。其实,贴近初中学生的具体特征,是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为重要的原则,唯有学生兴致勃勃全心投入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效率才会得到有效提升。如果学生因为主题内容距离他们的生活及所感兴趣的内容有较大差距,在活动过程中会敷衍了事,形式配合但缺乏实质跟进。具体到选择课题方面,应该强化推进生活调研,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在衣食住行、日常娱乐等方面的兴趣所在。对此,条件允许下可考虑让家中有同龄孩子的老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父母的他们对初中学生在兴趣和生活方面的了解情况更为准确而深刻。在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等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可尝试选择食物奥秘、追星的秘密等和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为主题,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分析学校情况展现学校特色
虽然,作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各地初中学校大同小异。不过,具体到不同学校,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不同的办学风格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所不同。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强化遵循“课程本校化”重要原则,籍此持续深挖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且在办学风格方面给予充分体现,籍此打造明显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2]。对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既体现在硬件设备方面,也体现在对外交流及校风方面。部分学校作风淳朴,学风稳健,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可考虑“和谐”;部分学校的风格动力十足,激情昂扬,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可考虑“远方”等。部分学校位于平原地带,靠近农村,可考虑举行踏青等活动;部分学校所在的历史文化资源厚重,附近有标志性的文博场馆,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可考虑选择“红色精神”等主题。
另外,初中学校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需要按照《指导纲要》的相关规定,优化整合校内及校外的相关资源,推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探究精神。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将活动范围适当延伸,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三、结束语
初中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广泛接触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新内容、新事物,有助于培养他们探究世界的意识和能力。面对过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出现的系列问题,应该全方位提升老师的胜任能力、重视调研学生的实际现实、依据学校校情展现学校特色,确保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切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创新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73-274.
[2]祁玉鑫.对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些认识[J].知识文库,2020(1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