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雪
身份证号:3714221989112147**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他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增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研究
引言
小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来说,如何发展学科课堂的趣味性,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关键在于课堂上。有效课堂情境创设能够通过情景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有效率的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使其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1加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性
数学是小学教学过程之中的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因而是各项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数学教育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引入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进而创造更多的教学成果,从而使得学生的培养更能够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求。为此,有关的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2.1教学方式上,有趣无味,缺乏目的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教学活动单一,课堂上学生参与少,教师讲授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教师没有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创新,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或消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2缺乏有效的学法指导,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框架》中的自主发展作为课堂的趣味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理想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3重预设轻生成,不利于科学精神的培育。
科学精神是文化基础这一课堂的趣味性的重要内容,《框架》将科学精神概括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三个要点。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或学术)研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探究成果,所以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
3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的策略
3.1情境创设策略,让课堂教学趣味化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趣味化。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能为课堂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还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视听等感官,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课堂参与度。另外,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学生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的基础。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建立关联,可以构建起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2拓展应用策略,让知识建构有效化
拓展延伸策略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多种方式来呈现所学知识的拓展内容,突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延伸策略不但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而且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以及达成情感态度教学目标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另外,数学虽然是自然学科,但它也涉及了很多的故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趣味化地介绍与知识点相关的故事有利于传递数学文化和彰显数学魅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
3.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的趣味性之一,其基本要点是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信息意识。乐学主要表现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并理解学习的价值,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浓厚;善学主要表现为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勤于反思主要体现为有意识地、习惯性地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灵活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信息意识即具有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评价、鉴别并使用有效信息,具有网络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等。
3.4增强教学设计弹性,营造学生科学
精神成长空间科学精神是学生文化基础层面所属的课堂的趣味性之一,基本要点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理性思维表现为求真,具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能够运用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探究事物;批判质疑表现为具有问题意识,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进行判断;能够多维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勇于探究的重点是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尝试,不怕困难,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一位小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车轮子都是圆的?”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是对车轮设计的刨根问底式的追问。讨论此问题,不仅需要数学知识,还需要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并将这个探究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探究,锻炼其理性思维。
3.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趣味生活融入数学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架起寻找与生活经验联结点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富有情趣且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在课前播放了小明进超市购物的情景。学生对乱摆乱放和分类摆放两种不同场景的观后感受,认识到分类的必要性,从而引发自己分类的欲望。此时,再出现需要分类的画面,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边操作边根据不同物品进行合理分类。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启蒙教学,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我们要多方面探究学习方法,不断完善自己,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因为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师生关系的培养对教学质量有很大提升,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觉性和自信心更足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自然而然学生的成绩也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晓波.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有效、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现代交际,2020(02):205+204.
[2]李良才.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94-95.
[3]李树军.基于大数据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模式建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2):145-146.
[4]才让当智.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7.
[5]王颖超.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