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颜 袁咏妮
湖北省麻城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
摘要: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更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成长为现代社会下更健全的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经提出,立德树人才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使学生可以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所以近几年来,德育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也成为了新时期教师所要考虑的主要任务。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小学时期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素养 培育策略
1.立德树人是根本原则
德育教学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灵魂,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所以近几年来,德育素养也成为了教育各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成为了急需教师解决的重点内容。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十七大中“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化,并且这也指明了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还要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塑造学生的人格,健全学生的精神体系。所以教师一定要明确立德才是根本,是教育意义上的首要地位。不管是学生还是成人,在人生中都会经历很多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大学,而不管学生处于人生的哪种阶段,德育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抛弃在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单纯的看重成绩和分数为学生带来的束缚,重视学生的德育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使学生可以成为社会主义下更为健全和健康的人,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学校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立德树人作为占据主要位置的教学任务,是各任课教师都必须清楚和明确认知的,而班主任也更是如此,要发挥出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学校内部的建设上可以为学生张贴一些宣传标语,如《学生日常规范》、《学生守则》等等,开展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或者是每月一次的班会,以全方面的为学生渗透德育理念。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思想理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以及生态文明教育这几个部分,而开展德育教学的途径也分为很多种,活动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等等,所以本文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讨。
2.1课程育人
首先是课程育人,在新课程的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部已经明确规定“在数学、语文、英语、地理、政治、历史等教材中都要蕴含德育知识”。
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一些历史事件的讲解,“南京大屠杀”、“918事件”等等,通过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可以看到英烈不屈的爱国意志,带给学生精神的震撼,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其次,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我国的历史成就,如四大发明等等,增强学生的民族主义自信心。教师也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明清文化鉴赏”等,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时代下熠熠生辉的民族内涵,以培养学生能力。
2.2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就是发挥出文化宣传对学生德育观念渗透的作用,例如在学校内部建设一些宣传栏,或者是在班级内部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以班主任寄语、班训、班规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办公楼文化、食堂文化、楼道文化等等。例如,在食堂中可以为学生粘贴“一粥一饭皆辛苦”等宣传标语,在图书馆中粘贴“禁止大声喧哗,照顾他人阅读体验”的标语等等,都可以起到对学生文化育人的作用。
2.3活动育人
活动育人指的是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育部下发的《德育工作指南》中曾明确指出,学校每年都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以周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宣传板报、黑板报和标语的形式来实现。例如,可以围绕五好青年等开展一些《红旗飘飘,迎我成长》类的主题班会,或者是演讲比赛、读书征文、环保知识竞赛、禁毒宣传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悟。教师需要注意实践活动要依据当下社会发展的模式以及时事热点,为学生调整德育教学的内容,积极抓住当下的教育契机,为学生渗透德育教学。例如,在2020年所发生的新冠肺炎汇集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眼光,教师可以就新冠肺炎为学生讲解优秀人物,使学生看到在祖国危难之下众志成城、抗疫救灾的奉献精神,为学生渗透德育理念,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民族脊梁和民族内涵,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德育教育的观念,才能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以优秀人物事迹、社会热点等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意识,使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以课程、文化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学生成为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光剑.浅谈班本德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以培育学生幸福素养为例[J].语文课内外,2020,(2):246,225.
[2]隆文辉.核心素养理念下浅析培育学生志愿精神的实施策略[J].未来英才,2017,(19):45. DOI:10.3969/j.issn.2095-4549.2017.19.045.
[3]苏炜涵.依托学科教学培育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例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2):760. DOI:10.3969/j.issn.2095-6711.2018.02.602.
[4]徐欣.德育无所不在--从《创新素养培育课程方案》看拓展型探究型德育课的实施[C].//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第二十届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论文集.2011:321-326.
[5]石燕光.中学德育系列活动与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以电白县电白中学为个案[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