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唐炜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逐渐增多、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范畴逐步延申、社会影响力也稳步提升。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逐渐增多、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范畴逐步延申、社会影响力也稳步提升。本文拟重点分析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挖掘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提出应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建立社会组织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组织能力的理念。
        关键词:社会组织  党建工作  新形势  问题  症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不断带来新的社会气象: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逐渐增多、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范畴逐步延申、社会影响力也稳步提升。监管数量庞大、类型不一的各种社会组织正逐步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
        一、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义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的多元化,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丰富了以政府、企事业单位为主的组织管理型态。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了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话语权,特别是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领域,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领域也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已经成为顺应时代成长趋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对政府职能的有效补充。推进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方面可以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拓展党建工作的领域,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进而能够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另一方面,在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和平台作用,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外部社会环境的资源交流,同时也能够扩大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此外,社会组织党建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基层党建工作应该覆盖的全新领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有效实施,不仅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地落实,而且还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性功能,有效整合各类服务和信息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基层社会组织不断建立、蓬勃发展,基层治理和党建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强建设,弱治理”的现状还普遍存在。一方面,政府指导下的各类社团团体、民非组织、基金会等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纷纷建立了适用于自身的党小组、党支部、党委等,有的党组织甚至是内嵌于社会组织内部,不依附于其他组织,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内部治理功能。但是另一方面,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引发了社会结构的不断改变,单位制体制相对固定但也越来越从诸如传统“金饭碗”、“银饭碗”的固化观念中改变。随着社会自主性和流动性日益增强,基层党组织出现了不断虚化、弱化和边缘化的问题,在社会组织基层治理中难以有效“进场”,出现了基层党建“悬浮化”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部分社会组织为了完成上级组织的定量任务,并未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客观工作需要,片面注重党组织的覆盖率,工作举措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组织参与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的激发,导致了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治理、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建存在“名不副实”或者“名存实亡”的情况。
        三、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症结
        (一)政治功能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政治占位不够高,政治敏锐度不强,立场不够坚定,阵地意识不强。我国社会组织大多带有公益色彩的非营利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所以相对缺乏对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缺少对组织内党员政治立场的关心。其次,政治濡化力不足,政治渗透能力有限。一些社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宣传不力,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思想引导。再次,政治生活较为随意,执行力不强。在实际中,由于社会组织种类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组织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常态化的党建制度未能有效建立和实施。


        (二)社会组织结构松散,组织力量薄弱。社会组织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其成员来源广泛,理事会、负责人、秘书处等人员兼职较多,工作流动性较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组织结构的松散性,党建工作面临的组建难、巩固难、发挥作用难、发展党员难和教育管理党员难的“五难”问题。传统情况下,社会组织一般依托从业人员原单位党组织设立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
        (三)党建工作方式传统,缺乏组织吸引力。人们大多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为政治性和枯燥,纠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组织在开展党组织活动时,活动内容相对固定,活动方式相对传统和呆板,创新性不够,多以学习教育、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为主,极大削弱了党组织的吸引力,降低了党员活动的参与度。
        (四)党建工作实效欠缺,可持续发展性弱。工作中,形式化单纯注重党组织组建率、忽视工作实效的现象时常出现,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也使党建工作难以有序、可持续、健康开展。比如,有以下情况出现:受单位规模、党员人数、业务情况等因素影响,在组织原则、组织纪律、活动开展等方面与社会组织的管理范围、服务水平、经营规模等不匹配,无法有效调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场所频繁更换,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持续开展;有时虽有固定活动场所,但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的意识欠缺。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症结主要在于党建工作的“刚性嵌入”。“刚性嵌入”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党建发展,但另一方面其强制性也给社会组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许多社会组织在党建过程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是‘重建党、轻党建’,即过分关注党组织建设的数量,片面强调‘覆盖率’,但忽视党组织的活动开展、党员教育以及组织功能开发”。传统意义上的党建工作没有从社会组织的组织特征出发,导致了党建与业务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拖累社会组织发展的情况。基于对完成上级工作任务的要求,社会组织不得不匆忙赶鸭子上架着手党建工作,高效率、强制性建立或依托社会组织负责人等的原党组织关系建立党组织,而未提高对党建工作的认知,导致了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党建工作的认识仍然比较狭隘,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程度不强,党建的引领性不能充分发挥。
        四、结论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顺势而为之道,是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厘清思路,从主客观方面查找原因、寻找对策,最终一定能寻找到适宜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方法和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蒋远喜.嵌入到内生:社会组织党建策略选择.[J].人民论坛.2019(4):112.
        [2] 陈亮,李元:去“悬浮化”与有效治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与类型学分析[J].探索,2018(6):110.
        [3]陈少杰.加强党的建设,社会组织不能缺席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如何开展[J].人民论坛,2018(11):112.
        [4]陈家喜.我国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困境与方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2):36-40.
        基金信息:本文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校友工作研究”(课题编号:2017XYYB28)阶段性成果;南京理工大学2019年度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DSKT19028)阶段性成果;南京理工大学2019年度校高教研究课题“校友与高校: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创新创业体系构建”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唐炜(1986-),女,四川遂宁人,南京理工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校友工作、社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