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地气田二次增压站场压缩机组运行 优化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万伟 孙浩
[导读] 摘要:随着二次增压压缩机组的大规模投运,大牛地气田电力能耗大幅度递增。
        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  河南郑州  450006
        摘要:随着二次增压压缩机组的大规模投运,大牛地气田电力能耗大幅度递增。通过对压缩机组能耗影响参数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了影响压缩机组能耗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22座站开展了压缩机组运行工况优化调整、越压缩机流程改造技术研究,实现了压缩机组运行功率降低973kW,月节约电费达40万元。
        关键词:压缩机组;运行功率;工况调整;流程改造
        1 概况
        大牛地气田位于陕西榆林市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交界地区,区域构造位置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勘探区块面积为2003.07km2。大牛地气田于2005年开始规模化建产,以直井单层开发为主,2012年大牛地气田开始以水平井为主进行规模化开发。2013年12月,大牛地气田开始实施一次增压,采用的是气田集中增压方式。随着大牛地气田滚动开发建设的持续推进,气田地层压力逐步降低,一次增压已经无法满足气田稳产的需求,2018-2019年共计对50座集气站实施了二次增压工程。
        二次增压站场采用高低压混输增压流程,天然气经生产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从节流阀前通过新建天然气总管输送至压缩机,天然气经过压缩机增压后返回节流阀下游后,进入旋流分离器进一步分离天然中的水分,最后进入外输。
        随着二次增压压缩机组的大规模投运,大牛地气田电力能耗大幅度递增,为了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降低气田生产成本,急需对压缩机组能耗进行监测,开展压缩机组运行优化技术研究,确保压缩机组运行制度达到最优。
        2 压缩机组运行优化技术研究
        2.1 压缩机运行工况优化调整
        压缩机运行功率与压缩机进口压力、转速、处理气量有关。运行工况调整顺序:优先两级压缩,气井生产情况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调整为三级压缩:
        在增压级数相同的情况下,进口压力越高,压缩机排气量越大、单位气体压缩做功越少,压缩机运行效率更优,同时气井压力递减越小。
        在压缩机级数增大的情况下(如二级调整为三级压缩),压缩机进口压力越低,单位气体压缩机做功越多,压缩机排气量越小,单位气体压缩机运行功率将递增,同时气井压力递减越快。
        压缩机运行功率与压缩机压缩级数、进口温度、进口压力、转速、排气压力等因素有关。
        压缩级数:优先两级压缩,气井生产情况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调整为三级压缩:
        温度影响:温度上升,压缩机处理量降低,压缩机功率下降,压缩机单耗上升。
        转速影响:转速上升,压缩机处理量上升,压缩机功率上升,压缩机单耗上升。
        进气压力影响:进气压力上升,压缩机处理量上升,压缩机功率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压缩机单耗下降。
        排气压力:排气压力上升,压缩机处理量下降,压缩机功率先上升,压缩机单耗上升。
        **号站,于2018年12月实施二次增压,增压前日输气19.2万方/天,增压后增产1.3万方/天。压降速率0.04MPa/d,产量稳中有升,生产时率上升0.92%。
        压缩机刚投运时采取一、二、三级缸全作用,三级压缩;由于三级压缩能耗较大,进气压力过低,气井压降速度太快,不利于气井生产,2019年3月进行工况调整,采取二、三级缸双作用、两级压缩。
        调整后压缩机进气压力由0.43MPa提高至0.80Mpa、气井进站压力由1.35MPa恢复至1.55MPa,全站产量维持在20万方左右,生产稳定。
        调整后有功功率从580kw/h下降至目前的380kw/h,每天节省用电4800kw,每月至少节省电费7.2万元。
        压缩机工况调整后,产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进站压力上升,有功功率大幅度下降。
        表2-1  **号站工况调整前后效果对比
        2.2 越压缩机流程改造
        二次增压站投运后,受新井投产、电压、转速等因素影响,部分站场压缩机排气量无法满足站场输气量要求,同时高压井进压缩机会造成耗电量增加。
        改造方式:计量分离器出口增加旁通至压缩机出口管线,确保气井可越压缩机流程生产。
        越压缩机生产气井类型:新井(井下节流)、压力较高井(短暂恢复后进站压力>3.5MPa)。
 
        图2-1  **号站越压缩机流程改造示意图
        **号站于2019年4月进行流程改造,改造后2口新井越压缩机流程生产,老井通过轮换进压缩机生产。
        改造后气井进站压力由1.80MPa恢复至3.27MPa,老井产量维持在6万方左右,生产稳定。
        改造后有功功率从151kW下降至目前的116kW,每天节省用电840kW,每月节省电费1.26万元。
        表2-2  **号站流程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低压流程改造后,进站压力明显上升,有功功率大幅度下降;同时部分老井可以轮换进压缩机生产,在减少降压带液的同时提高气井举升压差、提高生产时率。
        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共对22座站进行压缩机工况调整和高低压流程改造,改造后增产量14.8×104m³/d,运行功率降低973kW,月节约电费约40.128万元。
        表2-3  工况调整和流程改造情况汇总表
        4 结论及建议
        (1)通过压缩机组工况优化调整,在处理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组运行功率。
        (2)通过越压缩机组流程改造,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组处理量,进而降低压缩机组运行功率。同时高压气井通过越压缩机生产,可以有效释放高压气井产能。
        (3)建议:下一步重点开展压缩机组能耗监测,根据能耗监测数据进一步优化运行参数。
        参考文献
        [1]卢迪,刘强,王君.往复压缩机的能耗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J].压缩机技术,2016(06).
        [2]林仕文,赵靓,胡金燕,等.燃气式往复压缩机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J].石油石化节能,2016(02).
        [3]兰俊.往复式压缩机节能降耗技术探讨[J].化工管理,2018(3):96.
        [4]林长健.节能降耗技术在往复式压缩机中的应用探讨[J].化工管理,2016(35):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