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多条既有线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勇
[导读]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新型技术对于现阶段公共设施等基础性工程建设所起到的基本作用,而在桥梁铁路建筑中连续梁转体施工是保证其桥梁施工水平提升的关键要素。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8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新型技术对于现阶段公共设施等基础性工程建设所起到的基本作用,而在桥梁铁路建筑中连续梁转体施工是保证其桥梁施工水平提升的关键要素。而如何降低既有线路对施工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和效果是目前应制约施工的具体问题,因此本文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的施工过程为例,探究在跨越多条既有线路连续梁转体施工中应当注重采用的技术
        关键词: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
        引言:
        在铁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以及公路铁路等数量逐步增加,纵横交错的网络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连续梁转体施工带来了技术应用上的困难。而为解决以上困难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细化所使用的技术种类,通过提升和完善对应技术所应用的步骤和工艺流程,从而保证转体梁连续梁转体施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工程简介如图1、2所示。
        图2  线路纵断面
      
        图2  线路纵断面
        1 球绞的设计与安装
        1.1设计环节
        在球绞的设计与安装环节,首先应当细化球绞设计、滚轮支撑绞以及混凝土等多方面的构建办法,通过组建多种形式的球铰结构,保证最终应用到桥梁转体施工中的构件能够满足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1]。而基于材料分类,可将其分为钢制和混凝土两大类,结合多年施工经验以及大量资料分析得出,使用钢制球绞应用于桥梁转体施工中可以起到缩短安装时间、降低摩擦力以及提升强度等方面的作用。但由于钢制球绞其造价相对较高,对于成本控制起到抑制的作用,而混凝土球绞相对较为低廉,但由于其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长时间的打磨,因此出现施工周期长以及转体过程不平稳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要基于成本和质量控制两个层面的考量分析所使用的材料类型,并确定其在选用轴套、定位轴以及下盘等其他构件方面仍需要得以重视的内容。在球绞安装之前,应当保证其与滑道共同承重转体以及中心承重转体确定的精准程度,需要准确分析两个概念间的差别,对于球绞与滑道共同承重转体而言,其将重量均匀分布在滑道与球绞两个部分上,保证T构重量平均分配到滑道和球绞的结构上,而中心承重转体基本不考虑撑脚的作用,将全部重量放在球绞上,因此此种安装方式需要高标准的平衡性,但能够起到方便转动以及牵引力小的特点优势,而球绞与滑道共同承重,转体增加了滑道所需潜力增强,但平衡要求降低,在后续精调过程中需要更长的时间作业。
        1.2安装环节
        1.2.1支架、下盘安装
        在安装支架滑道等多方面的配件时,应当确定好球绞安装的原则,一般使用逐层精准和分层定位的方式,再调节好支架底部标高以及浇筑下承台的位置,保证在支架四角配以相应的钢板和定位角钢,提升混凝土顶面预埋的具体效果,同时要基于支架设计环节中给出的标高具体数据确定测量放样所使用的办法[2]。就目前常用的方法而言,一般采用吊装法实现支架安装工作,其平面位置和高程要完全符合标准,在下盘安装的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螺栓连接,其中各个点位一般选用四点吊装的方式精准控制下盘安装的精度,保证其平面相对高差以及水平高差处在对应的精准限度内,在后续转体过程中,下盘随着上盘而转动,而下盘的转动偏差不应当超过相应的范围,若超过将会带来线性难以控制以及量体不稳的情况。在滑道的安装过程中,要充分研究承台顶层钢筋与滑道间产生的矛盾,控制其整环平面高程的误差范围,在上述步骤完成后绑扎钢筋,同时关注到下盘底部混凝土与滑道相连的密实程度。
        1.2.2撑脚、上盘安装
        在安装撑脚和上盘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下盘表面的干净程度,准确对应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标准,设置好下盘凹槽以及四氟乙烯滑块的编号,按照由内到外的方式镶嵌,在整个过程中使用橡胶锤敲击镶嵌部位,避免出现镶嵌脱节或不牢固的情况,并积极配合使用聚四氟乙烯以及润滑油脂等同时涂抹在下盘顶面上,充分拌合后确定涂抹厚度,将其控制在10毫米的范围内。使用相应的润滑填充物,保证上下盘之间得以准确密实使用定位轴覆盖上盘结构作用于中心消孔内,由于上盘平面位置对于后续工作以及精准度起到对应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复测上盘的平面位置,达到对应的标准后,采用胶带封住上下盘边缘的方式使得整个球面处于干净整洁的状态。而在撑脚安装的过程中要按照多种理念和方式,设计其中承重转体的状态,完成T结构的施工后,选用中心承重转体或球绞与滑道共同转体两种形式,保证上下承台间的砂箱予以拆除,紧密贴合撑脚与滑道,并留有一定空隙在撑脚底部与不锈钢板之间,避免因梁体下沉造成缺少空闲转体位置的问题产生。在整体撑脚安装活动前,要应用矩形管其高度大约为30毫米,并使用不锈钢板点焊封闭框体,框体的面积一般要大于撑脚底部四周的50毫米,铺设标准纱保证撑脚安放的稳定性[3]。
        2试转工作准备
        2.1拆除砂箱
        在设计与安装工作完毕后,需要保证试转工作,而试转工作的主要流程是解除上下承台间的砂箱,接着进行量体配重、牵引线位及备用助推设备安装以、试转工作等,首要保证砂箱拆除的精准程度,完成T结构量体的安装后,需要对可能产生影响的防护栏以及既有线安全的遮板施以作业,并判定其中砂箱拆除前后所起到的具体效果,准确测量上盘标高和两顶之间的距离,判断其不平衡重,从而采用交叉拆对、横纵对称以及先纵后横的方式,完成砂箱的拆除工作,一般以编号递增的方式予以拆除。
        2.2称重
        在称重环节需要准确测量出不平衡重,其中指的是单个转体体结构两侧悬臂端在转体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平衡重,并准确确定其中动、静摩阻系数,为后续整体牵引力试验提供对应的数据,此结果将与混凝土钢筋材料重量不平衡的数据相吻合。
        2.3安装牵引装置
        安装牵引设备以及限位装置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对是。液压以及电气设备予以标定工作,同时选用正确的安装调试办法,梳理钢绞线,使用千斤顶利用千斤顶助推内外反作用座上的对称双指,同时保证滑到面板的清洁程度,运用降阻,四氟板安装在撑脚底穴上并使用四氟粉。准确作用于不锈钢钢板上提升限位装置在防过转方向上的应用效果[4]。
        3合龙段施工
        合龙段施工属于转体施工的后续阶段,其主要位于铁路上方,通过多次使用天窗,保证施工模板安排的有效性和基本效能得以应用,从而应用钢壳预埋法保证桥中跨合龙段的施工水平。首先在最后一节埋下一段钢壳,其次在钢壳就位后完成中间段施工。而同时作用可起到封闭与防护的效果,保证空间对线路包围以及保护的具体效能,从而在后续的施工完毕以后提高拆除操作的便捷程度,有效降低安全隐患,提升施工速度,使得结构承力效果和受力更为清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的施工过程连续梁转体施工过程中应当保证多条既有线与之后安装的结构件处在平衡以及共同作用的层面上,完善具体施工活动,保证合龙段能够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上,从而保证单梯构转体以及半臂能够跨越既有铁路线路,提升运行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吕前贺.箱形连续梁桥转体施工监控与局部受力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2]聂海丰.大跨径曲线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3]马良.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半转体半悬臂复合施工应力及线形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