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逢军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砦牙乡砦牙小学 547603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性课堂被教师引入课堂,但是多数的探究性课堂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只是简单的形式操作,不具备时效性。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式,以期能够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从根本上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活动;探究能力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有其“形”而无其“神”。只是简单的分成了小组,几个人围在一起看似在合作、讨论,无时效。学生在探究时缺少探究方法,没有探究兴趣,忽视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与效果。学生根本不能从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体验不到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
因此,我们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探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教给他们一些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的能力,提高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使探究、合作学习形神兼备。
二、从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开始
探究意识来自老师的引领与开启。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老师去引领。比如我们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学生并没有想到喝水的方法有哪些?也不会去思考这种方法好不好。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去开启:你还有哪些方法帮助乌鸦喝到水?哪种方法最好?此时,学生才会去讨论,才会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获得新知,体验到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培养探究的兴趣
1.从学会评价开始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这一点也是极其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为此,我会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中展开合作探究,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评价分别来自老师和学生。老师先为学生做出评价的范例,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来说,评价以鼓励为主。当学生有了探究能力之后,慢慢来提高探究的要求,评价的要求也就更全面更深刻。对于学生来说,他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得到鼓励,体验到小组合作探究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对语文课堂中探究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老师要善于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巩固探究兴趣。
如《穷人》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独特的见解,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桑娜该不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有的认为不该。就这两个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再如《狐狸和乌鸦》的课文讨论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去讨论探究:你对狐狸有什么样的看法?大部分学的认为狐狸很坏,是生活中的骗子,也有个别学生认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要去正确引导: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了欺骗的手段来达到自己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样是不好的。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是非,又给与了学生充分的肯定。
再如在《景阳冈》这课中,有人认为武松勇敢,有人认为武松鲁莽,你怎样评价武松?说说你的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武松勇敢,因为他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为民除害。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武松鲁莽,因为他不听劝告,喝了酒坚持上岗,结果遇到了一只老虎,假若是两只或三只呢?他还能安全回来吗?学生在探究中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四、引领学生找到探究的方法
1.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探究的切入点
当学生有了探究的意识后,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随着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入,探究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兴趣会更浓。(1)通过课文的标题来探究。如《全神贯注》可以引领学生去发现问题:课文写谁全神贯注?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全神贯注?(2)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来发现问题。如《军神》一课中,沃克医生对待刘伯承的态度描写中:先是两次冷冷地问,目光柔和,再到愣住了,到后来的惊呆了,浮现出来慈祥的神情。从沃克医生的表情中发现了问题,就会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神情?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3)从标点符号中发现问题。如《跳水》一文中,船长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要开枪了!”这里为什么连用了三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探究明白,当时情况紧急,船长在危急的情况下做出的指令,语言简单,指令明确。
2.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发现问题后,学会自主解决,学会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兴趣的培养的结果。
(1)读思结合来探究。当我们探究的问题出来后,就要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读书,结合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去读书去思考。也可以去课外书籍中去获取答案,或者结合已有的资料去分析。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资料中可以知道诗人杜甫当时的境况,以及当时的心情,并且知道了为什么称这首诗是杜甫的第一首“快”诗。
(2)思议结合来探究。经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后,与同学展开思议。因为答案有可能不止这一个,也可能你的理解不全面或者错误,经过一番思议后,问题才会更明朗。理解才会更透彻。
(3)合作讨论来探究。这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到。因为我们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经过讨论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更合理更科学。这正如俗话所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探究的效率与质量。
五.结语
总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得从培养兴趣起航,从掌握探究方法加速。我们必须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闵春梅.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 000(018):26-26.
【2】张秀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00(032):120.
【3】李利.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 祖国:教育版, 2014, 000(001):199-199.
【4】张卫红.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 祖国:教育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