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颜芬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让人堪忧

        颜芬  
        聊城市东昌实验小学 (山东 聊城)252000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让人堪忧,思维导图能否作为一个新的举措改变教学现状,提升阅读水平,值得探索与实践。本文从小学生认知以及思维导图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出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流程,对实践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说明,希望通过分享能将此新举措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探索与实践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中关键是阅读。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能力,对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人格品性作用显著。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是: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教师也在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中丧失激情。思维导图的出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条思路,有研究者发现思维导图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创新、激趣、增效价值等多重的价值[1],充分肯定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作为新举措,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师将重心放在训练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总结上,很少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阅读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很难充分调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教师费尽心力,阅读质量却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丧失兴趣。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认知能力、认知思维具有独特之处。
        1.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注意力方面,通常会表现出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易被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及手段吸引,在记忆方面,通常只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机械的无意识识记,所以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及记忆力不稳定的情形。
        2.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发展阶段。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但与感性经验联系紧密[2]。小学生在进行想象时,具有直观、形象简单模仿的特点。
        而思维导图本质是一种基于视觉形象的思维方式[3]。具有直观、可视、发散、聚合、个体以及独特等特征,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必要,既可以促进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网络图,便于信息的提取及记忆。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特点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还能高质量优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综上分析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行且必要。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制定一般教学流程即:前期训练、教学应用以及最终评价。
        1.前期训练阶段
        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感受思维导图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实例讲解,亲身示范,让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绘制成一幅思维导图。
        教师选择的绘制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第一张图的绘制最好让所有学生感觉有内容可想,像我的家、幸福等主题可以作为选项。

在绘制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反馈,鼓励学生使用图画、不同颜色、代码等不同形式形成感官刺激,帮助大脑记忆,对于学生的问题一定要耐心解答给予指导,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形成对课堂的厌恶。
        2.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阶段
        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导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阅读,在形式上可以采取两种,一种学生自主完成,一种是小组协作完成。
        学生自主完成形式,并非教师全程不参与。以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为主,教师主要是在预习阶段给予学生布置详细任务,学生完成阅读并利用课余时间依据教师任务需求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评价并进行指导,期间要对阅读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讲解,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可对思维导图查缺补漏。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比,筛选出优秀作品,给予一定奖励,并让学生分享绘制经验。在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可建立即时沟通的平台,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对绘制给予指导以及监督。
         小组协作式的教学形式是目前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该形式下,首先要进行分组,分组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性别比例,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等因素,要保证小组之间的平衡协调。预习阶段中教师同样要布置详尽的任务,并在课堂中留足小组充分讨论的时间。小组中可采取成员独立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后,经小组讨论后反思,修正最终完成一幅最好的作品,也可采取小组充分讨论分析材料后,确定思维导图内容,成员进行分工合作集体绘制。在绘制期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绘制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完善。最后对小组作品评价筛选,对最佳作品进行嘉奖。
         两种形式,各有利弊,第一种形式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更有优势,第二种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合作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选择。
        3.评价检验阶段
        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是思维导图作品的评价的三种常用形式,可以综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一般而言,一幅思维导图,主要从完整性、正确性、层级关系、布局结构以及画面美化五个维度进行评价。
        三、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
        思维导图将语文阅读中枯燥的文字变成了色彩、符号、图像等内容,不仅融入了课本知识还有学生个人的理解,更加便于学生记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水平不断提高,师生都能熟练在语文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阅读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交作业及时主动,较传统课堂变化很大。
        四、结语
        2013 年我国就已经提出“全民阅读”的口号,自此,阅读能力的提升受全社会关注,阅读能力培养应从小学基础教育开始抓起,但是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让人堪忧,使用新方法应用于教学,使得学生爱上阅读,教师不发愁阅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思维导图作为一个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可喜可贺。希望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对此方法进行推广,也希望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发现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阅读中的优缺点,实行改进策略,让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璇.将思维导图引进小学语文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 新课程,2015(8).
[2]孙启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读书习惯的培养方法分析[C] 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4辑). 2015.
[3]孙易新. 思维导图应用宝典[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