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燕
广西南宁市柳沙学校 ,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在学习中体现合作精神。教师只有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彼此促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更高效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体验 平等 主体 欣赏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青少年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中,情感发展是他们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重要发展方面。中学生情感上的健康发展会对他们认知发展,社会适应,道德形成,潜能开发,个性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调节、催化、保证的作用。反之,会对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造成障碍,甚至可能会产生难以逆转的不利影响。
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国著名学者朱小蔓教授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情感犹若一部振荡器,它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在教育评论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动力功能。”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身心潜能、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一、情感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情感,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特定的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人便会产生相应的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喜悦、快乐、热爱等;特定的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相应的否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悲伤、憎恨等。肯定的情感体验能驱使人去积极地行动。相反,否定的情感体验会降低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这两种性质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情感化英语教学也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设法为学生创造肯定性质的情感体验,或利用两种对立情感的可转换性,努力变否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为肯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情感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我们能自如地运用母语表达思想、进行日常的情感交流,而作为语言的英语,它的语言功能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被大大地削弱了。长期的正规教育,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状况,及严格细致甚至有点钻牛角尖的题海把学生和教师都搞糊涂了。英语长期以来只被作为一门学科,一门没有感性的学科而存在于教学中,它作为语言所具有的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功能以及语言本身所特有的美都在题海战术中渐渐地被弱化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所教语言这一工具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而是把语法、语言点揉碎了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单纯地把它们作为知识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知识传授成为一种简单机械的你灌我输的单向活动,而不是师生间活跃、充满感性的互动式活动。
三、情感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从情感发展的内部规律来看,教学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可谓硬任务;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因素,可谓软任务。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记忆、思维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样对英语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1、情感对记忆的影响
赞可夫在《记忆》一书中说:“伴随识记过程的情感,对于识记过程的进行并不是完全无关的。如果学生萎靡不振地,毫无兴趣地学习材料,那么记忆的效果就要差得多。当任务完成触动学生内心的时候,记忆就会好得多,表现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引起的愉快,对于识记教材也有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记忆力与人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凡是能使学生情感发生振憾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而且保持牢固,有的甚至终身不忘;凡是学生对之有好感、热爱的事物,就能牢固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中。经过调查93%的学生认为学习积极性高时领悟快,记得牢。
2、情感对思维的影响
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而情感对思维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可放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可以深深地触动学生,为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四、情感化英语教学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
在情感化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遵从平等性原则。以往的师生关系,好像总是教师高高在上,可以任意地对学生发威发令,学生几乎没有发言权,这样的师生关系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有言也不敢发。情感化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跟学生站在同一线上,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愁学生之所愁,走近学生,你才会更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更了解影响他们学习的方方面面,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同样也应遵守学生为主的原则。情感体验的主体者应该是学生,情感交流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的情感因素只有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时,才会对教学起到调节作用。
3、欣赏性原则
列宁说过:“人类在研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如成就感、自信心等。而唤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欣赏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学生,不管他的成绩是好是坏,做教师的应该努力去挖掘连学生自己都可能不知道的闪光点,加强他的自信心,促发他的成就感。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给予情感方面的关注和激励,消除其心理负担,拉近困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情感关系,最大可能地减少消极情感的影响,调动起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五、情感化英语教学的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目标。要求教师在揭示学习课题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或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激发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动机,形成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于英语学习是必需的老师。很多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一直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活泼的形式、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电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另外,还可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口语竞赛、联欢等活动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运用各种讨论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2.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习潜力。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和激发学习动机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多种感官进行自主学习。
情景教学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学生,更贴近生活。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将新知识直接置于生活情景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1)设置问题情景的原则是不束缚学生的思维范围,带有诱导学生质疑的功能,以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如在上Healthy food and drink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配以食物和饮料的教具的同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healthy food and drink? 以此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对以上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以下的回答:I think vegetables are healthy food. I want to know what healthy food and drink is. 老师让四人小组讨论并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2)可设计预测性问题。预测指在阅读前让学生观察插图、看课文标题及课文出处、写作时间、开头与结尾,根据获得的信息预测课文内容,这样容易造成“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顺利进行课文教学。一般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 is the title? What can you think the text is about? What do you expect they will tell us?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对课文的预测,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精神。
3.组织交流讨论,形成合作学习氛围。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理念。英语的“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以及现在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内容上,积极给他们创造合作的空间,多施与分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另外在合作形式上也要有变化,有时可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有时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展示自我,让他们自由组合。学生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教师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再者,教与学是双向的,老师和学生也要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如课前的Free talk和Perform dialogues,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环节。教师担任“导演”是发动者、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和评判者。在对话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在口语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学习之间的交流、参与,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交流,形成了合作气氛,获得了交际的乐趣。
4.开展积极评价,强化成功体验。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态度及时予以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见解。通过互评或师评,使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自信体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与否,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教师可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Work in pairs和Ask and answer部分,给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得到表现的机会,唤起情感共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回答些简单的问题,并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无法一步到位的学生,教师还应帮助他们架起走向成功的“桥梁”。考试中分层次出试题,所设计的试题应是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从而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好情感因素的影响,克服心理屏障、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
5.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坦诚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热情地,多采用恰当的鼓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多使用积极反馈,少给消极的反馈。同时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也允许学生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因此课堂上英语教师的耐心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情感交流是心灵接触的桥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与学生的积极情感交流,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也才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情感化英语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滕家庆 2008 .3 ;刘涛 夏飞华 2008. 6 《中小学外语教学》
2、康珍 2008 .1 ;夏安平 2008 .6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尹刚 陈静波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Bailey, K. M.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04,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Richards, J & Lockhart, 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200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黄凌燕,生于1977年3月18日,女,壮族,广西南宁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在广西南宁市柳沙学校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