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处理与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林立升
[导读] 现阶段高层建筑均附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室工程,以满足各种用途的需要,地下室结构工程由于埋在地下,容易受到来自雨水、地下水以及其他来源的水分入侵,造成渗水裂缝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对高层建筑正常使用和安全构成威胁。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林立升

摘要: 现阶段高层建筑均附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室工程,以满足各种用途的需要,地下室结构工程由于埋在地下,容易受到来自雨水、地下水以及其他来源的水分入侵,造成渗水裂缝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对高层建筑正常使用和安全构成威胁。本文总结作者施工管理经验,对地下室底板渗水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找出有效解决措施,供广大建设同行参考。
关键词: 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 ;解决措施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我国高层建筑不断增加,高层建筑均设置有地下室工程以满足安放设备、人防工程、停车等用途。地下室属于地下构筑物,容易受到外来水源尤其是地下水的作用,出现渗水裂缝等问题,影响到建筑物正常运行使用,需要引起重视。通常来说,地下室的深度要深于地下水水位,渗入到底板裂缝内的水均为压力水,其处理要比上部结构例如楼面或者外墙的渗漏难度要大,情况更加复杂。除此之外,渗入到底板裂缝里的水,会根据汛期和旱期的不同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底板渗水进行处理,难度更大,也更加复杂。
        通过对底板裂缝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底板的板底是最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由于底板具有相当厚度,裂缝走向以及内部发展难以目测判定,不能简单根据底板表面裂缝而确定其原因,这样会容易造成误判,所采取的防漏堵漏措施,得不到应有效果。
上述分析表明,在对地下室底板裂缝处理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其裂缝出现发展方向,在采用相应的综合处理措施,比单纯的采用防水或者堵漏治理措施更有成效。
        一、 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的产生原因
        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裂缝的种较多,主要包括有1、构造裂缝。2、温度裂缝。3、 工程裂缝。4、结构裂缝。5、收缩裂缝。6、沉降裂缝等。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地下室底板设计考虑不够周全
       (1)承载极限。
        在进行地下室底板设计时,要考虑底板的层数极限,也就是在极端状态下,结构不会出现失稳和破坏,当结构遭受破坏时,构筑物不会产生规定条件下的变形问题。根据我国现有结构设计规定,建筑物要达到承载极限条件此外,建筑物投入使用后,一定要达到规范要求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要求。现阶段个别设计人员在进行底板结构设计过程中,仅仅考虑了建筑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却没有考虑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的极限状态。
        (2)没有考虑三维空间和协调变形。
        地下室结构中,有的底板是采用单向板、有的是双向板或者连续跨,设计人员只考虑了平面受力和剪切变形,没有考虑到底板在三维空间所承受的受力以及墙体四周协调变形问题。
        (3)设计人员所进行的实验条件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个别设计人员认为地下室底板规格较大时,可通过掺加微膨胀混凝土控制底板微小裂缝,并进行实验获得支持但现实中施工条件复杂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容易导致底板裂缝出现。
        (4)加强筋构造。
        设计过程中不重视钢筋构造,设计人员把底板设计为单向板,并在梁板交界处布设加强筋,由于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在施工中应用上述设计构造时,不能保证底板的抗拉和受力均匀,形成应力集中的地方,出现裂缝。
        (5)底板载荷。
        考虑底板载荷时,不同全面,没有把材料堆放进所产生的载荷加以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最为支撑受力底板的地方和放置建筑材料的地方是高层建筑塔楼和裙房接触的地方。这会引起施工载荷的增大,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地下室设计时,经常没有考虑到此因素,从而造成钢筋配置的减少,此部位的应力集中,造成底板开裂的现象。
        2、 底板施工的问题
        (1)在进行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选用的水泥在施工期间过多的释放热量,导致出现温度裂缝。选择水泥型号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到底板裂缝的产生。
        (2)建筑过程中,没有采取合适措施处理基坑问题,导致其出现地基沉降,进而引发底板不能够均匀受力,导致底板出现混凝土裂缝。
        (3)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施工过程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施工,对原材料控制不严格,导致底板出现混凝土裂缝。
        (4)养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底板裂缝出现以后,为缓慢发展,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错过了修补时间,裂缝数量就会不断增多,其裂缝宽度也不断加大。



        (5)混凝土在水化期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往外扩散,温差较大,导致出现温度裂缝。
        二、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水裂缝的处理
        由于地下室底板渗漏产生原因比较多,如果单纯采用一种治理办法,是不能彻底解决现实裂缝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治理技术原则是以堵防、疏导相结合。
        1、从源头封堵裂缝。
        先在底板上进行钻孔作业,直达岩石处,之后通过压力,把水泥浆或者化学浆放进孔内,注入底板下方,把底板裂缝及岩石间的裂缝封堵,把水源切断。注浆通常要进行两次,先注入水泥浆,预填补裂缝,再注入化学浆,把细小裂缝填实,提高防水效果。钻孔路径应以梅花状布设,钻孔前一定要先用探测仪,查明底板钢筋的所在位置,钻孔时应尽量避开钢筋,把针孔对结构影响减少到最低范围内。
        2、裂缝表面用封胶处理。
        在开始此项作业前一定要先确定作业范围,包括对裂缝宽度较大以及出水量较大的裂缝进行分析研究,再制定相应治方案。把环氧堵水剂注入裂缝位置,直到表面渗出胶体。这种治理办法只适用于出现渗水或者漏水的裂缝部位,其他裂缝不适宜采用这种处理技术。
        3、埋设盲沟和滤水层。
        为避免底板日后会产生微小变形导致裂缝出现,在底板完成注浆以及裂缝封胶作业后需要埋设盲沟以及滤水层。施工方法如下: 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增设部分明沟,盲沟两边用水泥砂浆建立坡道,之后找平作业面及压光,方便后续防水施工。
        4、增加柔性防水层。
        为避免底板出现再次漏水,达到更佳的防潮效果,要在找平层上增设柔性防水层,应用防水材料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要增加水泥砂浆防水保护层。
        5、增加钢筋混凝土地坪。最后增加双层双向的钢筋混凝土地坪,以满足相关功能的需要。
        三、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渗水裂缝的控制
        针对底板出现渗水裂缝问题,其解决办法除了采用补救治理措施之外,还应当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渗水对方产生。
        1、认真分析混泥土开裂原因并精确计算裂缝间距。
        底板产生渗水裂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由于受到地质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收缩以及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等因素而出现变形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开裂原因,并准确计算其开裂间距,确定混凝土的裂缝处理方案,以满足地下室底板质量要求。
        2、底板厚度设计。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地下室底板在确定其厚度时,应比底板跨度小约三十分之一并且最小厚度要保证在120mm以上。如果底板的配筋层超过两层,就要进行设计计算,设置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钢筋。
        3、进行底板钢筋设计。
       地下室底板厚度较大时,在剪力墙的转角处设置构造钢筋,并要求设置两层以上的钢筋。钢筋的长度要大于板跨度的三分之一,钢筋数量不小于 8 根。由于钢筋的弹性模量远大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合理配置钢筋可以帮助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进一步减少裂缝的产生。
        4、设置伸缩缝
        地下室底板钢筋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容易因为温度效应而出现裂缝。要避免这种问题存在,应当根据结构具体情况,设置伸缩缝,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结构裂缝产生。
        5、后浇带设置。
        设置后浇带是防止温度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在以混凝土底板受力较为薄弱的地方,设置后浇带。后浇带间距设置要合理,不能出现较大间距,提高防裂性能。
        四、 结束语
        地下室是高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室底板如果出现渗水裂缝,得不到有效治理,会影响到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因此必须对底板证实裂缝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和防控措施,包括所选择的设计构造、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只有多方共同防控、才能最大限度解决底板裂缝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日葵,浅析地下室混凝土开裂(渗漏的原因与防治,经营管理者,2019,(14)
[2]李泽泽,论某工程地下室底板裂缝渗水处理措施研究,四川建筑 ,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