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绘技术的问题与建议 成建刚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成建刚
[导读] 科技的发展推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实现测量技术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准确度越来越高。

6105261981022****8  成建刚

摘要:科技的发展推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实现测量技术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准确度越来越高。现代测量技术能够保证对测量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保证信息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先进的技术已经融入到建筑工程测量中,如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给工程测量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工程测量技术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绘技术;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整个施工过程,涉及大量的测量技术因此,传统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测量实践的需要所以,有必要推广新的测量技术来弥补损失的时间。通过测绘测量技术核心的应用,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科学化水平,并提高成功率,减少误差,进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发展。
        1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从业人员学习能力差技术更新难
        测量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性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测量技术发展较快,Gps定位测量仪、升级全站仪、远外测距仪、电子水准经纬仪等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一些从业人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测量人员,却仍然在使用已被淘汰的老旧的光学测量仪,效率和精度都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求。究其原因,学习能力差是一方面,从业者本人不愿意因脱产学习而影响收入是主要方面。且目前建筑工程从事测量工作的人员主要由施工人员或者其他技术人员来担任,这样的测量团队整体素质偏低工作人员在没有系统性学习测量技术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对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
        1.2工程测量单位质量控制力度不高
        测量技术伴随科技的发展,其性能也越来越高,测量技术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少企业在一味追究经济效益的情况下,选择忽视测量技术,不少企业不愿意花费巨资引进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技术。在硬件设备和专业测量人员缺失的情况下,难以发挥测量技术的优势。加上监理部门缺少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有效监管,即便设置监理部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
        2.测绘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2.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测绘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建筑工程领域受到广泛欢迎和应用。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测绘技术、大地测量技术和成图数字化技术。数字处理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其相关数据测绘采集的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济成本,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此外,数字处理技术还有另一个优势,即测绘数据的精度准确性较高,并且可以通过手扶扫描以及跟踪数据来提高准确性。另外,传统的数字技术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已不能满足当今建筑工程设计的复杂程度,测绘过程十分复杂,整体工作量巨大。因此,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还能充分概述地图信息技术的优点,并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高效处理,进一步提高了输出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2.2BIM技术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一个工程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前期的测绘工作。工程的测量工作是工程项目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直接关乎整个工程的后续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提高BIM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认识。BIM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准的测量技术,如果能够有效地在工程的测量过程中得以运用,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准度,为后期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减轻后期工作的压力和阻力。另外,BIM技术还可以参与模拟与控制运营的过程,通过对运营过程的模拟,方便后期工作的开展,做好提前的问题解决。


总体来看,BIM技术在当前阶段的建筑项目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各个阶段的服务整合了大数据的优势,能够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有效运用,为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测量的精准度的提高。
        2.3工程测量在变形监测的应用
       (1)竖向位移(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应用非常广,在软基处理填海处理建筑地基沉降观测深基坑顶部沉降观测是必要做的基础项目之一,沉降观测技术标准依据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等.可以建立独立的水准测量系统,假定高程建立控制网络进行沉降监测,在不受工程影响的范围稳定地面(或基础稳定的建筑物)设置三个控制点(参考点).根据设计要求在主体结构柱上埋设观测点,并设保护盒。观测周期从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直到观测速率达稳定标准(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1mmm/d~0.04mmm/d)后停止,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荷载增加情况确定。民用高层建筑宜每加高2~3层观测1次,工业建筑宜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观测1次。在填海处理中则测其分层沉降,使用由磁敏材料制成的探头和刻度尺来构成深沉降仪。当磁探针与深孔中的环接触时,沉降器会发出蜂鸣声并获得环的高程数据。
       (2)水平位移量观测
        在建筑基坑顶部水平位移测量,在基坑开挖3倍以外的稳定区域布设三个以上基准点,并在便于观测基坑测点位置布设若干个工作基点(一般布设在阴角或十字交汇处).在第一次观测时,应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有极坐标法、小角法、后方交会法、全圆法(广州市深基坑预警系统应用)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要求观测周期从基坑支护施工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基坑周边环境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结束。观测频率根据开挖深度不同,一般为1-3d观测1次。观测预警值按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不同,一级基坑为30~40mm,二级基坑为40~50mm,三级基坑为50~60mm。当达到预警值时应向有关各方报警。
        2.4提高测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解决测绘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工程的进度和提高效率,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改进测绘技术,提高测绘技术人员的运用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保证测绘技术的应用,在选取相关专业人员时要侧重考查其运用测绘技术的能力,其专业水平越高,出错概率就会越小。在笔者看来,提高测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推动建筑行业更好发展的关键之一。
        2.5创新改革我国的测绘技术
        我国的测绘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而言差距较大,为了提高我国的测绘技术,要注重对其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我国提倡社会主义创新改革,而如何进行改革创新应由相关专家进行组织研讨,引领技术创新,测绘技术的创新是历史发展趋势,也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可靠之举。测绘技术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尝试与积累失败经验,时刻关注发展动态并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腾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到测量技术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工程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确保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为此,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和应用测绘技术,为保证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天鹏,刘琦.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35-36.
[2]黄静.建筑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32-33.
[3]吴爱群.建筑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探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8(6):245+247.
[4]娄义康.建筑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1):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