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四步导读”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唐凤梅
[导读] 在现代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核心,

        唐凤梅
        长沙市周南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在现代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核心,为推行现代素质教育而构建“四步导读”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如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则是学生在考试中达到理想成绩的关键。本文从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四步导读”模式的教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步骤以供参考,旨在为当代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四步导读”;现代文阅读

引言:语文学科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知识、强化能力,而并非一朝一夕的学习就可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之路非常缓慢,在七、八年级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甚至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义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尽管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改变,也积极的采用了自主学习模式、合作探究模式等等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但构建“四步导读”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仍无法替代。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四步导读”方法,是当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向。
一、初中语文“四步导读”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一)还课于读,纵向推进
        现代文阅读的篇幅较长,写作思路较为连贯,教师应从“读”中入手,组织教学活动时更要从“读”出发,学生没有读熟课文则教师的讲解就会失去良好的环境,所以教师要先让学生主动阅读文章,充分掌握文本的内容,在导读部分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意识的搜索一些信息,则课文中的内容与情感就更容易为学生所吸收。还课于读的教学过程是“读通——读熟——读懂”的顺序,分步骤循序渐进开展导读,纵向推进教学内容,将语文现代文阅读回归学生自主阅读的本质,是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创新的核心要义。
(二)联系整体,横向涌动
        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要强调课堂主线的推进,不能只凭借“读”来代替所有的过程。阅读中要践行整体的观察标准,注重横向联动,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教师应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从阅读中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依照课文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如在导读部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可以是适合学生个人思考的,也可以是适合学生小组研究的,但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来决定,才能使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更加明显[1]。
二、初中语文“四步导读”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略读培养整体感知
        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要先了解文本的内容,理解字词的含义,能够准确的掌握文本信息,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在“四步导读”教学方法中,第一个步骤就是从文中找出不同的结构部分,如中心句、过渡句等,在学生初步阅读文本时就可以通过整体的阅读得出这些信息。如在《春》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次阅读文本时找出作者描写春景的语句,并画出关于“花”、“草”、“风”等带有景物描写的语句。而学生在教师的导读指引下,会有意识的在阅读中判断语句是否迎合问题的信息,逐步梳理文本内容的思路,感悟文章的主旨,同时领悟本篇课文作者所应用的情景交融的协作手法,有序而生动的体现出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初次阅读文本可以采取快速略读的方式,主要在于梳理文章结构和大致掌握文本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整体感知为目标,令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认知与习惯[2]。
(二)精读训练独立思考
        在初步略读文本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答导读问题,导读问题的设计一般较为浅层,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初步认知,而学生的深入思考则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导读部分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段研究课文,由于出本略读已经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本分为几个部分,再对每个部分的中心内容进行研究。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中,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描写了童年时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生活,后半部分则描写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本篇文章的内容结构非常明确,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的过渡处理也很明显。在精读部分,教师着重对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剖析,教会学生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研究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作者在前半部分写赤练蛇的故事时非常传神,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呈现这一特点的,使原本夸张的神话故事更容易让人相信。
(三)消化理解促进认知
        在充分阅读文本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将文本的整体感知提升到理性思考的层次中,并且逐步转化为个人的认知素养,但教学的方式可以是团体或个人等多种形式,总之,具有实效的教学方式才是最适宜的。如在现代文阅读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作出以下的安排:第一,由学生在两次阅读以后对课文中的艺术技巧进行讨论,并再次阅读文章,将自己得出的感受重新放在文本中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二,多次阅读以后,学生可以对文本中的描写以挑剔性的视角进行辨别,指出其中的瑕疵或不足之后,形成个性化的认知,而不仅仅是为了称赞文本,教师要训练学生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观点有误,其他学生也可以列举出理由进行反驳,在交流中学生会收获更多。如在《济南的冬天》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北方冬天的景色,还于文字之中融入了令人回味的思乡之情。教师与学生需要细细品读本篇文章的语句,反复斟酌,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具备更加深刻的认知。
(四)知识运用深入领会
        在完成前几个环节以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可以从课内的知识内容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范围,并完成知识的深化与理解。教师可以引入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再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阅读的感受。师生共同总结文章的阅读技巧,使其理性认知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或者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将阅读中的规律性认知运用到写作之中机构,深入领会同一类型文本在写作手法中的妙处。如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文章教学中,可以与本教材中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同对比教学,同样是对两个人物的生活化描写,再讲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文章教学以后,师生共同研究了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之前的阅读经验,自主研究本篇课文,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完成“四步导读”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许多文本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研究其中的内涵,而不能单单依靠感悟从其中整合目标,教师可以从“读”上做文章,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创新教学手段,坚持从“读”中有所感悟,可在七、八年级的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设置一些有助于增强学生感悟的环节,如提倡导读中分步骤的梳理文本,即应用“四步导读”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有效的阅读过程,清晰的认知文本内容,更并非仅在导读中有所安排。无论是从纵向推进方面,还是从横向涌动方面来讨论“四步导读”方法,都要落实于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畅所欲言,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继东.“四步阅读法”助你高分——初中现代文阅读指导[J].初中生辅导,2013(07):13-17.
[2]陆武永.现代文阅读四步走[J].中学时代,2012(14):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