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文入情——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吴兴勤
[导读] 散文可以描绘出浩瀚万千的奇妙世界,亦或是严谨细腻的情感世界,虽然其笔法变化无穷

        吴兴勤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六中学  安徽宿州  234200
        摘要:散文可以描绘出浩瀚万千的奇妙世界,亦或是严谨细腻的情感世界,虽然其笔法变化无穷,挥洒自如,结构上显得比较散,但是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形散神不散,具有凝练的主题与深远的意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散文阅读方向,披文入情,促使学生在散文的鉴赏与阅读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感悟,促进其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披文入情
        引言:散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关键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周期较长、弹性较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改进与发展空间。所以,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中,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基本学情与认知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重要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性的品读,披文入情,展开联想,获得独特的情感感悟,从而促进散文阅读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反复品读,步入散文世界?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基本特点,形散并非结构散乱,而是从容自如,事理昭然,意到笔随,而神不散意为主题突出,情感鲜明。学生进行散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文学素养与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感受美的熏陶。因此要想有效感知文章意境,充分透过结构读懂内在情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于散文进行反复性的阅读与鉴赏,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在深入的阅读中强化理解与感受。从而在散文品读中不断提升审美修养与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该文章属于叙事散文,讲述了作者史铁生母亲生怕刺激身患疾病的“儿子”而抑制悲伤与苦痛,重点对母亲的小心翼翼,谨慎细致进行描绘,看似一潭死水又或许凌乱的结构以及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汇聚了作者深刻的感情,学生读后不禁为之动容。为了帮助学生对该文章具有深刻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性的阅读。初次阅读时学生只是粗略过一遍,并未具有情感上的深入与感知。通过反复的品读与感悟,学生深刻的感悟到了母亲对于作者的爱与关怀,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尤其是在读结尾母亲那句“好好儿活”一句话的时候,有的学生甚至热泪盈眶。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提升了散文鉴赏能力,在一遍又一遍的体会中,强化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1]。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感知文章意境
意境优美、真实、深远且生动,学生在阅读当中不免在脑海中联想场景并沉迷在某段词藻的描写中无法自拔。

想要更为有效的贴合学生的内心需求与阅读想象,促使学生的内心获得完美释放,进而形成内心与现实的双重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视频、音乐以及图片等方式去创设有关的意境,为单一甚至枯燥的语文课堂营造一种充满色彩阅读氛围,学生仿佛与作者一起步入在散文描述的优美意境当中,从而产生各种通过抽象的理解与教师生硬的讲解所得不到的特殊情感拓展与内心感悟,为散文融情于景的阅读与学习带来直观、趣味性以及形象性的可行性途径。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某些地域的学生几乎没有见过和听过紫藤萝,因此在阅读中只能初步形成一种朦胧植物花卉的印象,意象载体感知朦胧,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感悟与把控自然也是朦胧且不够深入与透彻的。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通过图片的方式将如同瀑布一般向阳蓬勃生长的紫藤萝图片进行展现,并且配上轻快、舒缓与悠然的音频,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瞬间被吸引,并结合自己阅读散文后的感知对画面产生审美倾向,学生带着作者的情感感悟与人生阅历去感知漫步在紫藤萝旁边的感情转换。这种披文入情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散文阅读教学质量。
        三、深入感受,引发情感共鸣?
散文是作者思维的诠释,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在散文阅读当中,学生要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互通,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切实有效的理解与感悟散文中富含的情感与思想。所以,在散文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努力的找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契合点,使学生与作者在思想上进行火花的碰撞,从而促使学生快速、有效的步入到作者的情感与世界当中,去感悟字里行间的苦涩与幸福[2]。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和《山海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篇文章主要记叙鲁迅为长妈妈买来了她梦寐以求的书,以及他们之间温馨的回忆。在文章的描写中,鲁迅先生是借对阿长的无限怀念来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那种温情的怀念中蕴含对封建社会的讽刺,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对自己收到过的书籍故事进行分享。很多学生分享了亲情之间的关爱、友情间的互赠等温暖的感情生活。这时教师可以“乘胜追击”:同学们,你们都是无比幸运的孩子,在温暖、民主与和谐的社会中成长,但是鲁迅的保姆妈妈阿长却生活在贫寒、黑暗又腐朽的环境中,虽然她也有不堪的粗俗与繁文缛节,但是却表现了封建社会下的底层父母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与理想,最重要的是阿长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助人为乐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深入对课文进行了感悟,将自己代入了作者笔下的阿长的角色中,深刻理解了鲁迅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也具有了浓郁的情感共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应该及时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利用新颖且科学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散文的品读与鉴赏中。另外,教师还应当尤为明确散文阅读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情感感悟的丰富与延伸,从而为更为有效的发挥散文阅读成效,以及学生的深入性进步与学习提供坚固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琦. 批文入情——初中语文散文教学途径浅析[J]. 中华少年, 2018(9):89-89.
[2]王学斌, 黄丽波. 文本解读——浅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25):3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