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玲
重庆市沙坪坝区实验幼儿园 重庆市 400030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微课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是一种短小精炼、极具知识传播性的视频,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一种主要载体。而在教育领域,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符合现代人高节奏、碎片化学习的要求。【1】本文通过问卷调差对4所幼儿园教师在微课制作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寻找出幼儿教师在微课制作中的迫切问题与现实需求,并以此提出对应有效的行动策略,从而激发教师制作微课兴趣与提高制作能力,助力个人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师;微课制作;认识与行动
2020年的一场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节奏,各中小学、幼儿园暂不开学。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重庆市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工作指导方案》,各幼儿园认真理解文件要求,以不同的方式助推家园联系,携手家园共育。有的幼儿园采取以教师录制微课的形式,丰富幼儿在家的生活、游戏内容,搭建家园共育新桥梁,这是符合教育现代化趋势的表现,也是对疫情特殊时期下建立家园共育的新尝试与挑战。由此,本文基于对4所幼儿园教师微课制作的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与建议,以了解一线教师微课制作现状与解决制作难题。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微课制作调查问卷表》以重庆某地区4所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涵盖括教师年龄结构、微课基础概念、微课制作技巧三方面内容,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三种不同方式给予更多自主选择空间,保证问卷的真实性与丰富性,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现将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教师对“微课”概念认识清晰
在问卷里设计里共有8个涉及微课“基础概念”问题,包括微课的基本概念、教学作用、适用环节和评价标准四大类,从参与问卷教师的反馈情况看,所有人对每一类相关基础概念的了解都占比90%以上知晓,由此可以得出教师对“微课”的概念清晰明了,统计结果可参考表1-1:
表1-1:教师“微课基本概念”情况统计表
(二)教师微课制作行动力滞后
针对问题“你有制作微课的经验吗?”统计结果显示:100名教师中只有38%的教师有制作经验,而剩余的62%的教师都没有制作过微课。由此分析,半数以上教师没有制作经验,这个结果就与上述表中的统计结果出现矛盾:教师具备相关微课知识,却缺乏微课制作行动力,表明:目前,四所幼儿园教师微课认识度与制作行动力不匹配,有明显滞后的情况。
(三)教师微课制作技术储备不足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在微课制作中的实际问题,调查问卷中特别设置开放性较强的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以获得更真实、全面的参考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针对“教师在微课制作中的困难与问题”的统计结果是:18%的困难来自对微课内容选择的不确定性,80%是未能很好的掌握微课制作技术,还有2%的教师未明确说明原因,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表示希望看到与学习更多的优质微课与制作技术。
由此得出,教师在微课制作中存在两大问题和一个诉求:分别是微课内容选择、制作技术以及对优质微课的学习欲望,也从另一个角度很好的回答了教师微课制作行动力滞后的原因,就是缺乏制作技术。
二、提高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的策略建议
“心有余而力不足”,突出反映幼儿教师微课制作的问题所在,基于此,针对前期统计结果,特提出以下两点针对性建议:
(一)园所集体行为的微课制作培训研修
全园性的集中教研能很好的解决教师群体存在的普遍问题,建立研修共同意识与愿景,因此,针对大家都存在的微课制作问题,首先就应该开展全园性的教研引领,以主题研究方式深入推进,实现科、研、培三位一体的研修效能,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
1.集中教研:教师微课制作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第一步的集中教研,主要是了解并解决教师微课制作中的问题,从微课基础概念出发,重点落在如何制作微课,包括微课制作的相关软件和注意事项。为了更真实收集素材并为教研提供多种可能性,各园负责组织教育教学培训的老师就可以在教研前设计好调差问卷或者进行个别访谈,为教学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发声。基于前期的调差问卷,可以在教研的一开始就反馈调差问卷统计结果,让受众教师在数据面前直击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就进入到微课制作技术分享,包括微课制作的相关软件和注意事项等,特别想要强调的是:在相关软件的介绍环节,一定要请个别老师(会并且熟练掌握微课制作技巧)做相关微课的实例分享,即围绕某一微课,设计者从选题原由、脚本撰写和制作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相信通过第一步的集中教研,能让教师对微课的了解从基础认识向操作技术转变,收益良多。
2.实操体验:教师独立自制微课课例
第二步进行个人实践操作环节,因为微课制作是需要技术支持的,必须动手,才能改变制作问题的现状。此步骤,需要每位教师都尝试制作,行动起来,从活动设计的选材到如何撰写脚本,再到具体的视频合成、配音、剪辑等等,全程参与,在不断试误、创新的过程中练习与习得制作技巧与宝贵经验。
3.集中教研:微课课例分享会
第三步是以“微课制作”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最后一个环节,即将教师制作的微课进行展示分享,但避免简单的好与差的评价,提倡鼓励式教研,可以分组教研(将所有教师分成5—8人为一组)的形式,先分组再集中,各组选派教师代表发言,过程中也可相互提问,针对某一具体现象解疑答惑,在这样互动交流、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获取全新的制作信息和积累制作经验。
(二)个体行为的微课知识学习
与园所培训同步进行的,应该是教师个人行为的主动学习,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需要面向不同的幼儿个体、面临不断的信息更新,所从事的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工作【2】,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与态度。基于此,教师围绕着微课制作可以做到的主动学习行为有:
1.优质微课的网络学习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此寻找有关的优秀课例,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匠心巧意,涉及选材、语言组织、信息组合方式等,都能在直观的课例中发现并学习。
2.多渠道的微课知识积累
微课知识的丰富性与制作软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单纯依靠园所集中教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更需要通过网络快捷搜索、查阅相关书籍等多形式的广泛猎取新知,从微课制作的深度扩大到对微课了解的广度,以全面丰富系统认知。
三、结束语
教师个人自发形成的自主学习意识,是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而由认知产生的行动能进一步验证知识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只有将两者结合同步走,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适应微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节奏。而微课作为微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领域发挥着及时传播、随机学习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领域,高效打破传统的园所间壁垒,让优质教育普惠更多一线教师,使之学习、实践、从而成长为新形势下的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周颖.微课使用和制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
[2]李丹,赵艳.教师微课制作问题分析及培训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3)
[3] 高建红.点亮教师主动学习的火花[J].华人时刊(校长),2013
作者简介:李贤玲(1987-02-12),女,汉族,籍贯:重庆市,当前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