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红 张备战
佳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 陕西省榆林市719299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水土的治理和保持上投入的力度也逐渐增大,当前,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系统的实施监督管理方面,工作起步比较晚且时间比较短,但从总体上来看,发展比较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新环境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中央政策文件中也逐渐开始聚焦这方面工作,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中对这方面的支持,各相关部门也开始逐步增加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新环境;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关键点
引言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土壤的整治,对江河的治理,还能有效实现对当地气候的调节,改善生态环境,并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基础改进作用,也是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造福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长久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被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基本国策,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新环境下,这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在法制建设方面进行了完善。
1水土流失的危害和保持水土的重要性
水土流失的危害和保持水土的重要性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水土流失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水土流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以致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在大雨天气里,土壤受到雨水的强力冲刷,地表较为疏松的土质随着雨水沿着地势倾泻而下,泥沙会阻碍道路交通,这就极易造成交通瘫痪。大量的泥沙也会堵塞桥洞的出水孔,这就容易造成堰塞效应,在泥沙淤积的河段形成雨水的蓄积,这对下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小流域内水土流失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极易发生旱涝灾害,加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危害。水土流失已经是生态环境领域的一个棘手问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非常突出,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这就需要从实际入手,抓紧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尽快恢复水土流失地区原有的面貌。经过治理的土壤,慢慢地恢复了之前平整的土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得以持续,这就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保证经济生产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作为。
2水土保持治理取得成效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是农业基础环境得到全面的改善。通过相关资料显示得出,在水土流失现象得到全面的治理之后,水土流失面积在不断的减少,植物的覆盖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生态效益已经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和作用,对于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地实现了丰收高产的良好目标。更好的避免了大灾大减产的现象出现,对于被动的局面进行了改变,改变了传统的现状形式,朝着更高的经济效益方向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是农业科技应用能够得到初步的成效。长期治理得到全面的落实,能够更好的彰显出科技价值效益。对于梯田进行全面的改造,培育出更加良好的土壤环境,对于各种栽培进行全面的推广,实施多项的栽培种植手段对于水土保持平衡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下十分流行地膜栽培种植技术以及立体种植技术,种植完成之后,能够对地面的覆盖度进行全面的提升,同时还会彰显出良好的保土保水性能,通过良好的种植手段,对于新修梯田增产增收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说新梯田价值效益的提升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价值的提高。更好地带领山区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
3新环境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关键点
在关键点的确定中,科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更便于相关部门明确自身的监督管理指标。当前在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公众参与法、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等。其中频度统计法主要通过找到频率高的指标,确保指标体系的组件得到完善;专家咨询法和公众参与法,是作为参考建议和意见的来源;理论分析法是监管工作中的重点关键点。在利用方法确定关键点时,要充分结合新环境下的发展状况,结合问题,研究各种条例和文件,使指标的确定更符合实际需要。在关键点的确定中,还要明确其基本构成的随时代更新和转变,要通过对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的详细了解,掌握影响水土保持监控管理的具体因素,在这其中,应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对土地利用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掌控,并对此进行重点监督管理,使土地得到优化利用和调整。
4新环境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具体策略
4.1周密部署完整的战略布局
为了推动生态农业的高效发展,就需要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农户相互配合,同时,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急于一时,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实施该项工作的过程中,完整的战略布局是关键:(1)应该在充分掌握微观经济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对农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深入所在辖区开展调研工作,分析并且研究自然环境相关资料,并且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利用的原则,有效落实农业生产部署工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链条。(2)农业生态的生产加工作业以及生态管理工作应该基于纵向横向原理来开展,比如,基于所在辖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从横向划分相应的区域,在完成生态环境划分工作之后,应该合理开展资源配置作业,以此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分配。(3)应该树立科技兴国的意识,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优化品质、提升农业产量。
4.2全面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们要对治理区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全面的治理实施,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基础农田的实用性,为了全面的展现出良好的利用价值,我们还要配备小型水利工程,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和农业产业结构形式进行充分的调整,更好的完善整体的生产环境条件,从根本上对传统方式进行改变,形成广种薄收的良好产业形势,更好地改善了过去农民过于贫困的局面,对于高校集中化的经营管理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3林草方面的治理措施
林草对于治理水土流失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几乎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植被覆盖率低。因此要从林草方面多下文章,利用林草根部对土壤的抓力,实现巩固沙土,减少流失的效果。林草种植过程中,应当选择既能在流域内长久存活,也能有效抓住土壤,不让水土流失的苗木。事实证明,林草等植被对于防治水土流失有奇效。开展林草防治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发挥当地地形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在流域范围内种植当地的经济型林草。经济林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作用,经济林一是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二是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助于改善自然环境。另外,经济林的位置要选择坡度较小,路面较为开阔的农田附近,这样可以便于居民对经济林进行管护。
4.4提高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农业生产中,不可获缺的劳动力就是农民,是协调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所以必须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首先,要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予以高度重视。其次,要积极培训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遵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原则,更好地实现农业生产高产目标。定期开展道德文明建设,如文明村和模范户评选等,加强农民体育协会建设,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此外,要注重农业技术体制改革的推广,加强新型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积极建设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农业产业经营站,并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环境下,虽然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但随着各种类型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各种工程的建设项目增多,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增加,这些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破坏,促使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这也使得水土保持工作变得愈发迫切。对于水土保持的相关部门来说,要加大监督管理措施的实施力度,使监督管理效果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依据确定工作进行中的关键点,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江.新环境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关键点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12):10-11.
[2]郭春燕,郭宏乐,郭立新等.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点任务和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1):74-75.
[3]牛崇桓,季玲玲.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点任务和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6(4):5-8.
[4]普一然.浅析新时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点和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1):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