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配网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7月21期   作者:秦利文
[导读] 在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上的研究始终是国内供电企业需要面对的主题。将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的重损线路中,将有效降低销售电价,从而进一步降低国民所负担的用电电价。
        秦利文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化德供电分局  内蒙古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3350
        摘要:如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战略部署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而电能作为较为清洁、安全的二次能源,在社会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能的损耗大小关系国民的生产成本和企业的经济运行。因此,在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上的研究始终是国内供电企业需要面对的主题。将理论分析运用于实际的重损线路中,将有效降低销售电价,从而进一步降低国民所负担的用电电价。
关键词:改造升级;农网规划;精准投资;配电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
        在对农网改造升级进行规划和过程管理控制时,应充分考虑城镇、乡村等不同类别区域负荷特点、供电可靠性要求和区域发展规划,合理优化网架结构;注重施工企业的现场安全、质量的有效管控,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1 农村配网现存问题
        1.1 管理制度单一
        现今,用于指导电力配网调度与管理的制度较片面,相关机制更新速度迟缓,所以实际管理中常常出现无据可依现象,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因此受到制约。分析原因可知,是因为用于指导配网调度行为的制度不够细致,部分管理人员随意调整管理计划。这不仅挑战了相关制度、机制的权威性,而且会增加配网调度成本。此外,监管制度的实用性较差,部分监管人员凭借经验审查配网调度行为,即便配网调度活动未合规化推进,监管人员也仅是象征性地予以警告,并未起到实质性的约束作用。久而久之,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将低效开展。
        1.2 电力系统运行设备老化现象严重
        在二十一世纪,伴随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配电网运行管理领域,在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为电网运行管理和电力系统的调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力系统配电网设备的更新比较缓慢,电力系统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电力系统发展适应性较差。第二,电力系统技术管理落后,电气设备的编号、名称、位置信息确定等元素缺乏精准的质量检测参数,电气设备的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第三,设备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在缺乏技术的支撑下电气设备检测灵敏度不高,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电网运行发展需要,且在技术缺乏支撑的情况下电气设备的计算精准度较差,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发展。
        1.3 配网运维抢修管理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已有的配电网运行维护维修系统是一种更多方面的应用,但由于专业人员不足,无法有效开展配电网运行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部分缺陷无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同时,既存的配电网运行维护应急修理业务缺乏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又需要提高配电网运行维护应急修理管理深度,不能实现控制与管理的融合,不能为运行维护应急修理管理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
2 管理措施建议
        2.1 丰富管理制度
        配网调度及调度管理离不开制度的指导与支撑,供电企业必须根据配网调度现状制定可行性管理制度,进而保证配电运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各班组应广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为后续的配电设备检修、电力资源调度做准备,取得电力资源调配的良好效果。班组管理环节,需制定班次设置、时间安排的相关制度,让班组人员根据制度要求执行工作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配网调度水平,使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尽可能减少失误。

为使从业人员以强烈责任感完成配网调度任务,必须实施岗位责任制,即为管理人员分配相关职责,待各项管理任务优质完成后,配网调度管理水平会得到整体提升。例如,某供电企业在管理电力配变设备的过程中,实施一人一责制,以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降低电力配变设备的烧毁率。又如,在电力配网抢修管理中,成立多区域的抢修小组,进而保证电力配网抢修的及时性和时效性。由此可见,在配网调度管理中,将管理任务细节化、责任化,能使电力配网运维管理工作取得全面进步。
        2.2 强化对电力系统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的技术管理
        第一,在电力系统配网线路运行管理中制定出完善的运行标准程序,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严格遵照以上程序操作。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定期开展设备检修,对于发现的设备故障或缺陷要及时予以维修,不能维修的要进行回收、替换处置,不能让设备带病故障。第二,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电力系统配网线路运行安全基本内容,并制定出完善的配网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每名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权责明确。第三,根据每个电力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制定出有针对的配电网运行管理制度,确保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的有迹可循。特别是对于技术性资料,需要有关人员按照规范的标准来收集整理各类技术性材料,并在使用之后将这些技术性材料以档案的形式保存起来。在电力系统配网线路运行故障分析中要将各类故障的原因、解决方式登记在册。第四,强化对技术人员的组织培训,通过培训引领他们充分明确电力系统配网线路运行的关联性资料,具体包含接线图的布置安排、平面图的设计、开关和互感器的保护等。
        2.3 建立常态化运维抢修管理机制
        首先,所有操作和维护,个人赔偿指标的责任,负责人员,细化各生产业务的关键指标,对线路可靠性进行实时监控配电变压器的线路跳闸率、电压合格率、接线和过载率,并输出预控计划值。实施月末的月度跟踪指标。第二,各设备实行设备业主责任制,实行统一的设备检验标准,处置标准,隐患处理流程,加强维护工作。第三,每月在运行维护中,维修各类工作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标准化工作,重点工作分别解决,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周期,各负责开始工作,每个节点跟进,每个工作都以评估的人结束。建立抢修人员工作质量评价机制,对每次抢修事件中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对抢修时限,技术和优质服务进行评价;制定故障抢修的典型应急预案,抢修工作的典型指导,明确运行时间定额,提高故障抢修工作效率。
        2.4 优化运维抢修基础工作
        检查管辖权线的所有设备,然后,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线路和普通线路专项检查,一级和二级用户状态评价,针对专项重要和重要设备建立一杆一卡,确保设备责任人。利用望远镜,红外热成像采集装置的缺陷署名确认图一致后,完成各线路“一线一册”,内容包括线路概况、公共设备状况、线路柱状况、用户设备状况、缺陷隐患调查、图实际一致情况,红外温度检测、树障、运行状况分析及运行状况分析。
结束语
        电力配网工程的管理环节较多,涉及工程规划、可研、设计、采购、施工、验收、投产、质保等多个环节,其中抓好配网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精益化管控尤为重要,规划设计是配网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阶段是配网工程建设的关键,只有抓好上述两个重点环节的精益化管控,才能实现配网工程整体建设的规范性、协同性、高效性。所以,在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对电力配网工程精益化管理的认识,尤其是在规划建设初期、施工阶段段进行精益化管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从而促进配网工程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丛飞,惠所信.“四步式”引领配网精益化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542(29):38-39.
[2] 郑尚龙.“互联网+”技术在电力智能配网运维系统中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7):242-243.
[3] 王健.配电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14):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