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压配网无功补偿配置技术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7月21期   作者:章卫东
[导读] 大力推广应用无功补偿配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力系统损耗,有效提高供电质量,推动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章卫东
        苏州供电公司相城供电服务中心 苏州 215131

        摘 要
        大力推广应用无功补偿配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力系统损耗,有效提高供电质量,推动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低压配网无功补偿配置技术的工作机理,深入探索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法。
        关键词: 无功补偿配置技术;电力系统;低压配网;电能损耗
        
        
1引言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持续向上,社会公众、企业对于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考验着整个系统的电力负荷能力。但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引导配电线路能耗严重、无功功率故障频繁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整个电力供应系统的稳定运行,对其安全性产生较大影响,更有甚者造成终端用户或企业无法正常供电。加大对低压配网无功补偿配置技术研究,将有助于整个电力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的提升,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 无功补偿种类划分
2.1随器补偿方式
        对于随器补偿方法而言,主要是将变压器低压侧与低压电容器进行连接,该操作使得变压器与低压电容器能够同时运转,继而实现无功补偿目的。目前,农村区域仍然是使用低压电的主体,造成这种现象的根结在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所使用的配电线路主要通过暴露在外的电杆方式进行连接,该种配电线路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不佳、负荷较为严重以及线路长等特征,故而,在日常运转维护中,易于出现变压器超载、电力系统运行不稳定或者空载等状况,造成变压器空载无功现象产生。
        正是由于上述情形出现,会消耗大量能耗,相继增加了供电企业的成本支出。而通过随器补偿方法能够无功补偿变压器低压侧无功功率,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操作更加简易。随器补偿方式在变压器的推广应用,能够较大幅度提升其工作质效,将有效规避无功线损现象。现如今,农村区域低压配电无功补偿中使用随器补偿方式较为普遍。
2.2 随机补偿方式
        在农用电动机的应用实践中,使用随机补偿方法较为常见。随机补偿方法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低压电容器与电动机进行有效并接,在电动机启动阶段,实现与补偿装置同时切换。使用该方法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在实现无功功率的前提下,在撤销和投放无功功率功能之间进行及时切换;二是,运行故障得到有效管控;三是,大大减少成本投入;四是,安装操作简易便捷,能够灵活配置;五是,工作流程得以优化,无需再次调整补偿容量。当在电动机中应用随机补偿方式进行容量补偿,应保证补偿容量低于最小的电动负荷无功需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该种补偿方法的优势所在。
2.3 自动跟踪补偿
        自动跟踪补偿工作方式工作原理,将配电网的无功需求通过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来进行调节控制。当配电线路负荷高于0.4KW时,在配电线路上安装电容器组,继而实现无功补偿的目标。实现电容器无功补偿方式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实现:一是,科学划分电容器部件,对电容器部件进行科学的固定与连接,这将大幅提升负荷无功补偿能力;二是,对于剩下电容器部件,将其自由切换,该种处理方式将高效、及时补偿部分电容器负荷波动需求。
        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技术限制,上述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单台电动机的补偿容量需求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解决。通过自动跟踪补偿则能够解决上述矛盾。但该种方式也在现实操作过于复杂、成本投入大一级切换装置过于繁杂等问题较为明显。


3低压配网无功补偿配置技术的应用
3.1明确补偿的位置
        对低压配网进行补偿时,应该明确补偿位置,应遵循无功就地平衡的方式进行操作。该种方式可以有效控制主干线上电流传输。再者,电能、电压质量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要保证无功补偿配置技术中低压配电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首先要确保现实作业中电压偏移、波动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另外,电压损耗与无功、有功功率同样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就地供应方式下存在较多无功情境下,难以满足供应需求。要控制主干线上无功电流,就要确保安装柱上无功补偿装置区域的科学性,并且合理选择安装电容器位置区域,才能够发挥出最佳效能。
3.1应用环境的考察
        对于无功补偿装置而言,主要包含电路器元件可靠性以及运行环境稳定性两个核心要点。对于电路器元件的可靠性而言,要着重考察装置质量、运用技术成熟度,以及预期的自动化水平;对于运行环境稳定性来讲,重点关注的是装置安装方式。常用的安装方式按照种类可以划分为:线路共用配变柱上补偿箱、箱式变的补偿设备和配电房内补偿柜。对于线路共用配变柱上补偿方式而言,易于受到周边运行环境因素影响,应积极做好监测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以及效率。
3.3确定最终补偿容量
        在现行国内最为普遍使用的低压配网线路中,负荷点、分支过多现象较为常见。再者,多数低压配网在运行过程中伴随产生辐射效应。因此,将无功损耗线路归类为分支线,继而可以得出分支线上节点负荷总和可以计为无功负荷总量。倘若最小负荷在分支线现实存在,可以将其与大支线进行合并予以处理。并在选择补偿容量阶段,应科学利用电网损耗微增率。
3.4电力系统与设备匹配的合理性
        通过增加新设备手段来优化提升无功补偿配置技术的重要手段。在此期间,应该着重考虑增加设备与系统之间的科学匹配。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应该高度关新设备的技术重难点以及操作方式,全面了解到新增设备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装置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另外,将分散、结合无功补偿方法进行合理分配,使得供电机构中的实质工作与无功补偿进行高度融合,继而以提升无功补偿技术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4结语
        在电网供应系统中,应该科学使用低压配网无功补偿配置及时,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要高度注重补偿容量、设备匹配度、周边运行环境以及补偿位置区域等关键点。技术操作人员在日常维护操作过程中,合理使用无功采样、投切容量等方法,不断优化、完善技术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张皓, 白翔, 殷旭升. 基于配电网设备的无功补偿装置研究[J]. 通信电源技术, 2018, 035(002):56-57.
        [2]胡实, 袁旭峰, 曹明杰,等. 单相光伏接入的低压配电网平衡补偿技术研究[J]. 电力大数据, 2019, 022(004):60-66.
        [3]赵永财. 10kV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原则和现存问题探究[J]. 数码设计(上), 2018, 000(012):161.
        [4]张静炜, 朱想, 赫卫国,等. 考虑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调压能力的配电网储能容量优化配置[J]. 广东电力, 2018, v.31;No.245(07):37-42.
        [5]李海铖. 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及优化研究[J]. 电力系统装备, 2019, 000(016):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