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1期   作者:林敏 王振
[导读] 电网建设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诸多联系,为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
        林敏  王振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电业局  750306

        摘要:电网建设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诸多联系,为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这其中,电网调度能够提升内部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其健康运行,这就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顺利进行。但凡系统出现了任何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展开处理。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运行的意义,并对于故障和处理对策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故障;对策
引言: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一般来说,为了保证电力运行的效率,自然需要做好电网调度工作,通过加强系统建设,确保自动化系统顺利运行。然而,并非所有系统都比较完善,经常会有部分错误出现,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干扰。因此,相关研究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运行的意义
        对于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来说,其应用的意义主要能够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有效降低事故出现的概率。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失误产生的概率,提升运行质量,保证安全性。特别是从操作人员的角度来看,相比于传统操作模式,在计算机中进行操作,意图显然更为明显,并且没有任何中间环境存在,也无需随意调整位置。另外,由于监控程序十分完善,能够实时把握系统的运行情况,以此将错误出现的概率降至最低。
        其二,为四种遥控功能的发展创设条件。基于遥控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操作的便利性,尤其是电网在缺电的时候,负荷传递就变成了一项极为繁重的任务。而依靠集控操作的方式,每一个开关操作仅仅只需要20秒左右,时间非常短。
        其三,能够快速判断问题原因。依靠自动化技术对系统展开全面监控,可以及时完成红外线信号的接收。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就能全面把握变电站内部环境,并依靠图像的方式,将所有数据记录下来。在发生事故后,就能将对应的数据全部调出来,通过观察,判断具体的原因所在[1]。
        二、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故障和处理对策
        (一)通讯通道误码
        在主站和RTU之间,为了完成信息传递工作,自然需要使用通道作为重要的传输工具,促使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不会受到影响。从目前来看,传输信道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电缆、光纤以及微波等。
        在这几种形式中,光纤具备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尤其是电磁波,往往会对非光纤外的信道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在信道经过多次转接之后,影响程度还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误码问题。误码并非每一次都会出现,随机性很强,基于统计学资料能够得知,误码的出现具有均匀分布的特点。每一个BIT在实际传输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误码。因此,这种导致误码发生的概率就被称作是误码率。一般来说,这一概率会和通道的基本性质、传输介质以及传输速度存在联系。因为远动通道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波特率,分别是600bps以及1200bps,使得载波和微波的误码率表现完全不同。
        对于帧来说,其错误问题有着很强的全面性特点,但凡一帧的任意部分出现了错误,则整个帧都会受到影响,发生错误,此时就能通过误码率乘以帧数长度得出错误概率。如果工作人员希望将误码率降到10-6,必须选择微波通道。如果选择将微波和载波全面整合,以此尝试降低误码率,提升远动信息的使用率,操作难度过大。此时就只能从传输方式部分入手。目前来看,应用率最高的便是出错重发,该技术需要主站和RTU相互确认,相互判断实际接受的信息中是否有错误。诸如,若对面接到了信息,选择回送确认,在这一过程中,但凡受到干扰,此时就无法及时收到信息,因此就能判断为传送失败。
        不仅如此,误码率同样和远动信息的质量有关。为此,工作人员就需要利用出错重发技术,提升信息本身的可用性价值。当信息完成发送之后,获得了相应的技术保障,自然就不会对通道有着过多的依赖。结合现阶段的使用模式,可以提出以下处理方案[2]。


        若是单通道,则能够判断为站端或者通道部分有故障产生,此时就要针对远动装置予以全面检查,及时排除错误问题。而如果多个厂站在传递错误信息,此时就要先对局内电话展开检查,把握其状态,判断是否是主要节点的设备有故障产生。之后,再把握通信网络的使用情况,若有问题,则需要立刻处理。如果并不是以上两种故障,此时就要针对前置服务器展开全面检查,通过服务器切换,完成所有排查工作。
        (二)误遥信
        1.误发
        在变电站内部,实际设置了能和远动装置展开通信的各类保护装置,数量非常多。当远动装置开始运行后,首要工作便是恢复通信,现场备测控单元和保护装置的通信就比较滞后,从而导致正式恢复前,在较短的时间之内,遥测以及遥信全部都是0。当遥信处在“合”位状态时,主站就会立刻报警,并呈现出两种信号,分别是分合以及合分,此类信号就指的是遥信误发。
        此外,当远动装置的参数和主站参数存在差异,同样会造成误发产生。部分信号由于节点位置遭遇了腐蚀的情况,造成受潮,也会出现误发。
        2.遥信漏发
        部分测控装置在出现故障问题时,会造成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下降,系统很难正常接收信号,使得漏发出现。不仅如此,防抖的时间过长,刀闸部分的信号接触不良,也会有一定概率造成漏发[3]。
        3.处理对策和改进措施
        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远动装置展开全面检查,并尝试调整程序。在一分钟之内,调度端同步进行字符发送,等所有数据都被接收后,远动装置才能正常传递报文。
        变电站内部设备在正式使用前,理应做好遥量的验收工作,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无论任何信号,都必须开展相应的变位实验,并将获取的结果传递给监控中心,确保综合质量。依靠这一模式,就能发现主站和分站间的参数无法匹配,此时就要采取相应的调试措施。
        (三)遥控拒动问题
        之所以会有遥控拒动问题产生,主要原因便是传输通道出现问题。
        针对传输通道的问题,尽管系统对于上行通道十分关注,监控十分严密,但却没有做好遥控通道的调控。如此造成的影响便是只能在问题出现后进行处理,导致效果无法令人满意。外部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天气因素,最为常见的就是雷雨天气,有很大概率产生遥控拒动。此外,尽管多数变电站都使用了双通道,但两类通道之间都有介质存在,各自使用的介质完全不一样,其中一个就有可能对另一个带来影响。为此,工作人员就需要采取单行通道的方式,抑或者让两个通道应用相同的介质。而对于天气方面的问题,显然无法通过人力因素进行改变,但可以通过定期对载波机展开检测,使其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以此降低问题产生的概率[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之中,我国变电站的使用量有了显著提升,使得信息处理工作也变得十分复杂,从而给系统带来了诸多压力,造成各方面问题产生。为此,工作人员就要展开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如此一来,系统的稳定性就会有所提升,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创设优良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林思嘉.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对策探究[J].今日自动化,2019,000(004):P.115-116.
[2]崔柳.分析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其对策[J].民营科技,2010,000(006):127-127.
[3]张刚.浅析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及其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0024-00025.
[4]陶礼惠,周兴.试析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常见问题及控制对策[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