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习作教学的指导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0期   作者:刘俊波
[导读] 作文是写自己的生活,反映的是个人的人生,要让孩子成长自己作文的主宰者
        刘俊波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保安学校   518115
        一、多管齐下培养兴趣
        作文是写自己的生活,反映的是个人的人生,要让孩子成长自己作文的主宰者。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培养人”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小学阶段,孩子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从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入手,让孩子们自己发现、自主发展,通过社会参与的实践感知基础,形成自己生活的特色,从而在“与众不同”的经历中,完善了人生。
        1.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玩,其实就是实践的过程,在每一天的点滴中,让情感都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玩趣”,如对人,对物,对喜欢的话题。核心素养下孩子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是通过这些具体的过程来获得的,有了具体的体验,才能有真实的,可塑的感受,从而才能产生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作品。上个学年,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学校集体大活动,家庭亲子小幸福等方式,让孩子感受更多的生活情趣,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2.习作课堂要成为孩子放飞思想的天堂,孩子的参与热情才会被点燃。小学阶段的孩子,兴趣是第一要素,凡是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就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激发他们灵感,摩擦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以“趣”来牵引孩子的思绪,内容上灵活、多变,形式上时刻创新,使他们的关注度能够围绕我们创设的内容中来,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更有利于我们来指导评价习作的成果。上个学期,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孩子能够写得真实,写得具体,写得有序,我在班中,特意选定了几个“演员”,在每周的固定习作练习课上,通过“主题表演”,让孩子针对结节刻画。这样,孩子都通过自己的观察、提炼、重点刻画,从而实现情感再现。也达到了“实事求是”的要求,形成了良好的个人能力。
        3.下水作文,让学生崇拜老师。大部分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是在我们成人之下,那如何顺理而成章,模仿一直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我们的示范中,能够体现孩子的心理,将细节细致入微,让孩子感同身受,心与心联结更密切,那我们的教师将成为他们顶礼的长者,你将拥有无数“小粉”。多年来,这一直是良好的经验。而且,有了教师有正能量的引导,孩子的认知、积累运用、价值取向应该更着向心力,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决不能忽视的。
        4.评批作文的方式也要多变,评得有趣,反思才能更深刻。日常的作文,我基本上都是要让学生自批自改两次,在此中间互批互改一次,相互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我要求也相信,孩子要能够会认识交实践别人的长处。这样学生之间的相互肯定,对优点的共识,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品、评、赏、用的能力,对于人格的培养也起来良好的作用。
        二、坚持实践培养习惯
        习作能力的成长就如同一次航天试飞,兴趣是平台中的发射器,而习惯的养成则是那至关重要的点火燃料。有了良好习惯的助推,孩子习作水平的升空,也就有了动力的支撑。注意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

有利于习作能力提高的习惯,在实践中产生良好效果的如下:
        1.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的习惯,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中高年级来说,能够用自己的思想去洞悉整个事件或者具体情节中的特点与思想,这极其重要;
        2.学习贾岛做碎片化的收集整理习惯,时刻整理素材,养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习惯,有助于在习作中将体现特点的主要内容信手拈来;
        3.习惯做些剪切粘贴,将优美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相关文字通过整理到一个固定的书本中,在电子产器泛滥的时代,这个可以放在床头就可以欣赏与记忆的积累语言方式,更为可贵;
        4.练习背诵,美段美文刻板在脑海中,在限时如考试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熟悉的遣词造句的方式,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养成定期细读自己作文的习惯,有助于在生活中将个人特色升华,通过学习,演示,再造,最后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创造,才是真正的作文;
        5.主动应用语言,有感而练的习惯。我们在读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那里的回忆中情感语言,则是她长久习惯的那种“咖啡”式的味道,让人品味。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只要我们在每一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适时养成相关的良好的习惯,孩子们就能渐渐地从内心去感悟生活,从低向高,这样的成长,一定是能够让我们看到小树枝繁叶茂的那一瞬间的。
        三、在社会融炉中去煅造人生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耐人咀嚼而又富含感情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食粮。它应真实,更应该有善良的温度或者感召的力量。带着孩子,走进生活,融入身边的空间中,将缤纷艳丽和一些虚无缥缈都呈现给孩子,用真正的生活去影响孩子的思想,从而提高认识,提升习作的内涵,炼就出思想的真谛,这也是当今核心素养的体现吧!无论是校园生活,还是家庭相处,更大到社会中的融合,学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中相处上交流中的温馨浪漫与酸甜苦辣,则会造就出他们独具魅力的人生,恰当的引导,则会妙笔生花。
        作为教者,首先呈现给孩子们以美好的生活,感受生活的幸福滋味。引以平时的细致入微的对生活的观察与了解,逐渐积累个人感受,为真挚抒情打下基础。在带三年级的同学时,我常让家长拍一下与孩子玩的、交谈的、共同参与活动的相关的照片,做成PPT,每月集体观看一次,然后写一下对自己,或者对他人家庭生活的感受。生命中有了甜蜜的回忆,笔下就有了激涌的清泉,孩子在练笔的时候,脸上的幸福感 都是满满的。
        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中,在繁花似锦中可以感受到硕果累累的喜悦,暴风骤雨可以洗礼出对明天晴空的期盼,那在每一天的有味道的行走中,粉墨淡彩地记录这些有血有肉的感知,意义非凡。有了实践的过程,再回味昨天的体验,才能对今天的阳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才会有珍惜与进步。有了这些独特的体验,学生叙写今天,玩中学作人,做中学作文,引领学生对明天的灿烂充满希望,那就要今天大胆想象,勇于创新。默默耕耘,静观花开,习作教学需要栽培一份耐心。孩子在心灵的白纸上,慢慢涂抹下的都是他们最宝贵的感怀。只要灵魂中的幽香不断,他们定脚踏实地地学会做人,内省自己的生活情趣。教育则真正地不拘一格,习作真正呈现出富于个性、内容丰富的特色,也将成就孩子的静心思考,成就他们的终身学习,终身成长,这也是核心素养的精髓所在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