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道远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施,其最重要的基础前提就是专业化的施工人员、完善的施工方案等,考虑到后浇带的特殊性,明确其在房屋建筑中的具体作用与适用的范围,才可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全面地发挥出施工作用。鉴于此,文章针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导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城镇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为了更加快速高效的推进建设质量,保证建筑安全,建筑技术也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通过科学良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有效保证了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建筑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就是最为主要的门类,在建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2后浇带的功能
后浇带的功能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解决沉降差问题,沉降差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建筑和裙房结构时,如果是一个整体,那么,需要将两者相连部分断开,主体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施工,将其浇铸成一个整体,而在这一环节,由于各类内部力量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会引起沉降差问题,而应用后浇带式,即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减少由于温度收缩产生的裂缝,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混凝土会出现水化作用,在实际施工时,如果温度发生改变,那么会导致水泥出现变形、裂解问题,如果变形、裂解超过了标准范围,混凝土就会出现多少、大小不同的裂缝,从而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无法提升施工质量。在温差的变化下,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热应力,引起裂缝,严重影响整个施工性能,设置后浇带,能够一次性解决这一问题,减少收缩应力,从而减少建筑物的裂缝问题,提升建筑物运行稳定性。在应用后浇带技术后,能够为混凝土的裂解、变形提供空间,减小混凝土变形对房屋施工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措施分析
3.1确定好后浇带位置
后浇带位置的确定和选择,对于结构施工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是将后浇带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位置,取梁、板的中间位置,这一位置的弯矩较小。在施工过程,尽管是应用后浇形式,但是,要严格把握好钢筋质量,避免钢筋出现断裂,如果梁、板的宽度不大,那么可以提前配置好钢筋,如果梁、板的宽度较大,那么需要严格根据施工标准断开钢筋,在补齐混凝土之前,要全部完成焊接,配筋环节,要根据差异沉降来科学计算出应力,根据具体数值来进行宽度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根据施工结构构造来进行选择。
3.2施工时间和材料选取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浇筑时间给予科学、合理的把握,一般要求在建筑施工主体混凝体浇筑结束后,待大部分沉降(50%)完成后开展后浇带的浇筑施工。通常情况下,建筑构件混凝土的收缩时间基本上在两个月内完成,因此需要后浇带施工把控好该时间范围。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把握好混凝土材料的选取工作,因此不同性质的混凝土会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而产生不同的收缩现象,因此后浇带混凝土标号最好超过周围混凝土一个标号,并要求具备良好的伸缩性,以此来确保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后浇带施工阶段,还需要合理选择钢筋型号,并结合现场科学的计算和测定,来对钢筋材料进行选择,以期更好的提高其性能。
3.3合理计算后浇带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缝隙宽度
后浇带宽度测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全面考虑,才能保证宽度的适中,全面解决好建筑的裂缝、变形等问题。那么,进行宽度计算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后浇带技术留的缝隙能不能破坏整座建筑强度,确保质量与安全。在整体工程设计基础上,要对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前做好后浇带设置,对各部位的位置做好测算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对于一般建筑而言,缝隙宽度是800~1200mm。找到主要受力点,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缝隙进行合理预留,随时留意预留缝隙是否发生变化,避免建筑结构功能破坏,影响建筑整体安全与质量。
3.4宽度和间距设置
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缝隙间距和宽度会对建筑结构质量和稳定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特点来明确后浇带预留宽度,一般要求设置在70~100cm范围,在具体施工阶段80cm,100cm,120cm是比较常用的几种尺寸。如今,大部分建筑均选择了矩形形式,此时要求后浇带预留间距控制在30~40m之间,但是不同建筑可能要求和规范不同,从而使后浇带宽度和间距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
3.5严格按照模板设置流程处理
混凝土施工是主要的环节,决定了后浇筑工程的稳定性,为了保证稳定,则需要进行后浇带技术缝隙空间处理,通过提前预留的方式,保证各部分能够按照顺序进行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全面熟悉图纸设计思路,以设计图纸要求做好组织建设,需要预留缝隙空间的部位进行钢丝网模板搭建,严格模板流程,使后浇带技术能够发挥较好的功效作用。
3.6防水后浇带施工
在防水后浇带施工中,需要应用到钢板止水,这也是后浇带施工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施工中,为了避免后浇带降水引起沉降问题,需要在后浇带中设置钢板和挡土板,并按照要求来设置保护层。在施工时期,必须确保后浇带结构可以按照设计时的位置等进行施工,该保持一致、方向对齐的地方,尽量都不要出错,就算是一点误差也会耽误日后的施工工期。在后浇带工程中,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需要做到合理有序、按部就班,在施工完毕后,要按照要求来对后浇带进行维护和保养,在很多情况下,后浇带工程的占比量并不大,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在这一方面予以必备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对后浇带施工的重视度也不够。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后浇带结构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对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后浇带施工完毕后的养护工作,在养护时,要充分湿润后浇带两侧,按照国际惯例,养护时间要控制在一周以上。
3.7科学处理施工缝
在浇筑环节中,混凝土很容易出现初凝的表现,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用高压水来冲洗,将结构杂物、乳浆等完全冲洗干净,在模板垂直施工缝方面,也可以采用高压水来冲洗,具体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监理人员的要求来进行处理,如果孔洞严重或者出现蜂窝情况,那么,在浇筑之前,必须要按照要求将其处理干净,方可进行施工。
3.8后浇带设置完成后的保护工作
后浇带施工需要全面保证细致,初凝后应清理缝隙杂物,保证各部分美观,避免出现后期鼓包的情况,给后期处理带来难度。要对缝隙间水泥凝固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发挥应有的作用。后浇带整体施工结束以后,需要对各部分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对预留缝隙修补弥合,通过科学的材料选择,保证修补效果,确保材料能够紧密和周围混凝土连接到一起。最后,再对后浇带修补的部分做好遮盖,良好的保护能够提高后浇带结构强度。
4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时就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施工现场特点来确定后浇带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时间和材料选取、宽度和间距设置、模板施工技术、防水后浇带施工、后浇带保护等,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提高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9):132-133.
[2]梁敬侠.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121-122.
[3]金向向.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6):125-126.
[4]乔振刚,高玲.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7,43(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