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矿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所谓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在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地质现象,这些地质现象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我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经常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所以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很重视,不断地研究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很重视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以及防治意义有所了解。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防治技术;防治分析
引言
随着人类对自然探索与开发的不平衡性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自然的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减少其带来的各项损失和负面影响。文章就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技术建议,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地质环境保护
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资源开发不节制,严格落实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可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防。有关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而言,需要合理构建评价体系并积极完善,在遵循此类评估体系的基础上,能准确地将地质环境实际状况把握,同时结合掌握的最新资讯开展针对性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为促进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提高,应当认真落实安全建设工作,加大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及地质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确保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地质灾害引发的严重后果,以此对其日常操作进行规范,促进人员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在落实了安全建设工作之后,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良好环境的构造,可最大限度发挥地质灾害预防作用。
从建设者角度出发,在综合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的过程中,下述事项理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其一,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必须认真审核,确保无误,同时将规划准备工作落实;其二,在水文地质及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的勘察过程中,必须深入、详细地进行,对施工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其三,严格落实防水排水工作,开挖施工切忌大面积进行,分段开挖最为适宜;其四,施工过程应尽量与雨季避开,若有雨季施工的必要时,需详细查验降雨有无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同时围绕可能出现的险情详细进行防治措施手段的制定。
2防治地质灾害的意义
目前,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了一个单独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公共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促进地质灾害问题的有效解决。除此之外,地质灾害防治可以有效解除地质灾害带来的危险。同时,相关人员应该从实现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方面进行思考,从根本上防治地质灾害问题。所以,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将重点放在如何有效提高地质环境的安全性上,如何对地质环境进行有效利用,这样既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险性,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一般地,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应做到保护-勘察-预防-监测,第一,应切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应促进两者和谐共同发展,因地制宜,根据地势和地质特点,科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以及开展工程项目的建设;合理开发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平衡。第二,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加强地质灾害的勘察和监测,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不同的地质环境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勘查和监测,并预测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危险性,以此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第三,为了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应该建立健全有效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同时应及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御系统,应全面化提升和完善监控和信息系统,这样才能够为未来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为保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控系统的完整性,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检测系统的覆盖率,以便有效地增强系统的使用性能。利用不同的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有效的法律法规,健全的地质灾害管理工作体系,也能够降低管理工作中的纰漏,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提前做好预防预警工作,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2滑坡防治措施
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地质灾害,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且危害性大。在日常对滑坡防治过程中,重在预防和监测,合理的工程建设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滑坡的产生和带来的危害。在容易出现滑坡的地形地貌,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建设,尽量避免人为开挖坡脚,减少人为形成有效临空面。如无法避免,则可通过合理放坡,做好坡面的防护和支挡,同时做好排水措施,减少降雨或地表水入渗坡体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加强监测,预防滑坡的发生,以及减少滑坡带来的危害。
3.3崩塌防治措施
崩塌属于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崩塌时大部分的人群都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反应和补救,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监测,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在处理陡坡过程时,应重视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最大化降低崩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大化降低灾害发生对人员的伤害。受不同坡度和位置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对陡坡位置或可能发生崩塌的地形,及时建立合理有效的支挡和防护措施。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和处理,遇到地质崩塌时尽快疏散人群,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3.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发生具备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作时,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作必要的阻挡操作,防止泥石流现象的发生。比如在泥石流易发区域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做遮挡,种植具有稳固作用的草木,提升土壤的稳固性,能够有效地过滤泥土和岩石的脱落,也能有效地缓解泥石流降落的速度,为现场相关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脱离危险区域。必要时,应该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立科学的泄洪铜套,有效地分散或规避泥石流,降低泥石流对现场人员的伤害。
3.5地面塌陷的防治
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为人察觉,它的发生往往会伴随着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的产生。对于该类型的地质灾害重在监测和预防。在地下开采区,应按要求在开采范围内进行开采,避免越界开采,并做好防护措施,在采空区范围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和居住;对于岩溶区,要注意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切忌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和短时间大量抽排地下水,避免引起地下水的剧烈变动,从而不断淘蚀上覆土层,导致地面塌陷的产生。
结语:目前,地质灾害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构成了严重影响,为将此类灾害危险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么在开展防治工作之前就应当深入调查地质灾害,整理分析调查数据,针对性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积极完善。同时准确把握地质资源情况,将可能出现在地质环境资源利用中的风险规避,确保能够取得最好的地质环境保护效果,以此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思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2):248+250.
[2]赵恩勋.矿山地质施工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288+292.
[3]卢晓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69-170.
[4]王帅,刘科伟,张冬冬.浅谈新形势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地矿测绘,2018,1(4).
[5]赵正鹏,江霄,陈宾.水文预警技术在矿山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2):160-161+213.
[6]太原理工大学地震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J].山西煤炭,2018,38(0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