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矿业学院 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煤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煤矿井下通风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井下通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矿的安全运行,良好的井下通风情况可以极大地降低发生事故的频率,为煤矿开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煤矿;井下;通风;灾害预防
引言
为了有效保障矿井作业的安全,以防止灾害的发生,保证煤矿井下通风系统作业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安全防护工作,针对井下通风与灾害防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一系列通风工作的完善,以确保低灾害发生率,以及灾害的发生频率,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一系列通风工作就已经开始运作了。当时井下通风的工具是竹子,靠竹子输送新鲜空气,有害气体的排除。井下事故的发生有许许多多的原因,根据有效统计,井下不良的通风会导致一系列重大事故。因井下通风系统的良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作业事故。
1矿井下开展通风操作的现实意义
通风系统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直接影响着井下有害气体的排出情况,并关乎着煤矿作业效率以及生产安全性。分析全世界范围内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可知,井下通风是引发矿井事故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发电事业,还是供暖等其他工业活动的常规开展均依赖于煤,且当前的煤炭使用需求仍然较大。若想提升煤矿作业效率,确保生产安全,要有效落实通风安全管理。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通风系统的优化,这并不表明当前不存在矿井通风问题。因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若不重视通风管理,则会引发安全事故。而通风安全管理主要具有下述意义。
2通风系统不良的原因分析
2.1通风系统的不稳定性的危害
在一些没有分区通风的地方容易出现不稳定的通风系统,本该设立风桥的地方没有设立,必须进行密闭的地方没有形成建筑密闭墙等等,只有单独及其部分的通风设备这样类型的独眼井开采,根本没有控制风流的有效方法。串联风,短路风及其盲巷区都是起源于不稳定的通风系统,这几种不良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不难解释聚集一起的瓦斯涌出造成危害了。
2.2井下环境变化大
在煤矿开采工作中,工作人员所处的环境是十分复杂,有着较高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一般来说,随着煤矿开采的进度发展,环境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越向下地层的温度会越高,瓦斯含量也会有所上升。这些环境的变化在进行开采之前是很难预测的。作为工作人员只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来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并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这种环境上的随时变化给煤矿开采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影响着煤矿井下的正常工作。
3井下灾害预防措施
3.1井下通风监控系统
煤矿井下通风监控系统主要是监测井下生产作业的通风安全情况和环境情况,将智能传感器连接在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系统定义完成操作之后,定义连接计算机的智能传感器的地址和数量,如果定义的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在定义智能传感器之后,可以执行初始化命令,系统进入实时监控界面,同时控制计算机的实时通信程序在对智能传感器收集数据节能性采集、传输的情况下,在系统的主控制界面上实时显示,结合实际需求,系统控制结构部分来分析数据和曲线显示,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报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保障了煤矿井下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3.2完善通风管理体制
煤矿企业要充分重视通风管理工作,如果由于生产环境、生产需要等因素的变化对通风进行改善,需要及时通知通风工程师。同时,对于开发区域的延伸和扩展,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通风系统的良性运转,并且要在生产实际和施工实践中落实考证。
在规划采掘、生产活动以及生产布局的过程中,一定要优先考虑通风能力,杜绝出现片面重视生产和产量进度而忽视安全的思想。工程师要对井下所需风量进行合理计算,并且结合生产实际,完善通风管理体系,充分落实到生产活动中,对通风设备开展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
3.3引进新的通风设备
为了适应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优化以及生产集约化的相关要求,1980年末,我国相继引进2K60和GAF系列的轴流式风机、G4-73和K4-73系列的离心式等风机。20世纪90年代初,依据国家的八五关项目,研发出FD型的对旋式风机。该系列的通风机具有低耗能、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各大煤矿企业中。研制出离心式风机的调速装置,引进可控硅调速、液力、液力偶合器和变频调速装置。加强通风机以及其相关的附属装置的管理工作,减少风硐、风机内部以及扩散塔的阻力损失和漏风,提高通风机运行效率。在对煤矿中老旧机进行优化改造中,应该查明通风机特性与通风网络风阻特性匹配差,使风机长期处于低效区运行等问题,提出一整套风机经济运行的办法,对老、旧风机进行多种方法的技术改造,如采取更换机芯、改造叶轮和叶片等办法提高风机运行效率。
3.4加强煤矿井下通风预防
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会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交事故报告,但是这类分析并没有找出发生灾害的本质原因,缺乏实际效用和针对性。煤矿生产施工单位对进行通风系统重视不足,对基本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或者只是单纯增加检测设备,比如增加了监控检测仪器的数量,但是检测的作用十分有限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对井下环境的人为监督检查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仍无法避免灾害的发生。基本的煤矿井下通风系统十分简单,井下的风点量少且布局合理,选择简单的通风方式,但是这种通风系统能够满足井下施工的要求,可以稳定控制井下的风流,提高灾害防御能力。通风不良会对煤矿生产造成安全隐患,是一些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灾害的通风预防工作,保证井下施工的安全性,坚持以人为本,为矿工的身体健康着想,对原有通风系统加以改造和完善,充分发挥井下通风系统的作用,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
3.5制定科学合理的通风管理计划
在煤矿井下通风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认真做好通风安全管理计划。对此应根据井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通风管理系统的设计,保证井下通风系统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使其他的管理措施起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进行通风系统管理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在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之上来进行制定,保证煤矿通风管理计划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加强对人力、物力和财力之间的科学分配,保证管理计划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通风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煤矿井灾害事故的发生频率,一些施工管理者见小利却没有对未来利益的潜在性观望。只有做好良好的通风系统设施工作,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能够保证企业的物力人员的最大限度消耗。尽可能降低施工管理成本。使企业的效益与社会经济的总体效益相结合,这是井下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之一,作为施工单位的管理者更应该抓住预防灾害事故的要点,而不是在一些本质关系不大的事情上浪费精力,人力,财力。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最大限度预防灾害事故。
参考文献:
[1]房万伟,谢景娜.矿井通风与重特大事故之间的关系[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01):102.
[2]关清安.浅谈优化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J].西北煤炭,2009(02):17-20.
[3]李书民,陈素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防止煤层自然发火[J].中州煤炭,2011(04):28.
作者简介:
侯唐业,男,1996年12月,阜新市,本科学历,在读;
江俊霖,男,2000年07月,阜新市,本科学历,在读;
方翟华,男,2000年09月,阜新市,本科学历,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