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毅
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 山东省济南市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交通业也不例外,道路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道路项目施工阶段,受气候条件、设备设施及人为操作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可能使路面出现裂缝、错台、断裂等质量缺陷,一方面会减缩道路工程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车辆行驶过程安稳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故而,在路基路面施工阶段,相关人员应加大施工方案的研究与完善,以此为基础优化道路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关键词:路基路面;精细化;控制;管理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日益进步的前提下,公路设计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全面满足了公众生活需求。路基路面质量决定了道路的寿命,要全面提升道路质量,才能保证交通便利,道路设计人员要重视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针对城市发展,全面做好规划。目前,一些城市的公路设计水平不高,往往存在 一些问题,影响了交通出行质量,不利于道路交通系统的建立。道路设计人员要全面做好研究与创新,通过系统设计,全面提升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水平。
1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原则
公路是为人们服务的,所以说,道路的设计要满足人们出行方便需要,有力的服务好城市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公众需求为前提,充分对道路的设计进行科学界定,有效满足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要求,提高人们出行效率。
2路基路面施工中的精细化控制及管理分析
2.1三维雷达在路面基层检测中的应用
①三维探地雷达一体化、集成化程度高,安装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采集速度快。在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维探地雷达设备可进行15km/h的速度进行车载扫描。②三维探地雷检测效率较高。由于三维探地雷达具有一定宽度的覆盖范围(GPR-MIMO90014RS型覆盖宽度1.7m),与单通道雷达覆盖宽度15cm左右相比,一次测量是单通道的10倍以上,探测效率大大提高。③三维探地雷达工作过程中可与GPS、车载测距轮进行连接并实时传输测量数据,保证了物探探测点的测量数据精度,最佳测量精度可控制到厘米级。④三维探地雷达数据采集中可采集海量成果数据,数据网格密度极高,数据网格通常为9cm×3cm或9cm×1.5cm。极高的数据采集网格,有效的保证了探地雷达探测的平面分辨率,同时,大数据也增加了目标、病害识别的概率及结果的准确性。⑤探测成果采用GPS轨迹和三维切片显示。三维探地雷达探测成果可进行三维多剖面显示,以多角度、不同方向展现勘探成果。
2.2路基防护技术
路基路面施工阶段采用路基防护,目的是为减少或规避地表水冲刷作用而形成岩石风化等病害,借此方式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当下,国内道路工程建设常用的路基防护以浆砌片石、植被护坡防护为主。浆砌片石工程施工经施工准备、基坑放样挖掘、基地处理、安置定位桩、挂线、混凝土施工、勾缝剂养护等诸多工序,施工流程繁多,投入成本较高但防护耐久性偏差,故而近些年在路基防护领域中应用率有降低趋势。而植被护坡方法不仅有效保护了道路路基结构,还有优化道路生态环境质量的功能,近些年应用范围由所拓展。灌浆材料、门窗连接处的封闭性三个方面实现,门窗设计在建筑工程的占据主要地位,门窗的绿色环保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建筑工程的整体节能效果。
门窗建设开始前要先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门窗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如地形、日照等,对门窗的基本样式、朝向等进行合理规划,确保门窗在采光、通风等方面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排除因为无法良好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整体建筑工程在绿色节能环保上的失败。在工程开始前也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筛选,最好采用高品质新型节能门窗材料,或真空玻璃和低传热系数型材,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和隔音性能,确保门窗的使用寿命和居住体验。连接处的封闭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门窗、整个建筑的封闭性,隔音性,施工人员可以在连接处用密封条、弹性压条等材料进行多次实验,选出隔音效果最佳的方案对门窗连接部位进行有效的封闭处理。
2.3特殊位置优化处理
道路改扩建工程路基路面对路床、台背、特殊地基处理有更高标准。对于存在填方的路段而言,先要对路基进行填补,保证整体填筑效果。填筑前要对材料进行测试,确保其CBR数值与路床施工设计标准相适应,若不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必须依照标准重新选择填料,然后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压实操作,避免出现压实不均的问题。总体来说,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填料,根据土样测试数据对相关设计进行优化,从而改善填筑性能,提升现场改扩建工程质量。在进行道路改扩建工程桥头路基、涵洞过道台后设计时,回填材料透水率必须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升现场工程建设效率,改善路涵结合处的强度,满足降低附加应力的要求。或采用土工格栅加石灰土进行路基路面加固,经多方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道路改扩建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效果,且便于大面积进行推广。
2.4路基路面质量管控工作
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做好路基路面质量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将原料的大小进行控制,如果原料的径粒太大更容易导致离析问题。控制原料径粒需要与摊铺厚度进行匹配,这样才能保障其应用价值。在原材料应用管理期间,首先要将原材料进行摊铺堆放之后完成质量管控,这样一来颗粒较大的径粒就会在应用期间,通过堆放处理完成第一次筛选,这一类材料未能应用,就会控制混凝土离析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在原材料装运以及卸载期间,为避免急停、急转的问题而导致原料离析,在摊铺期间需要尽可能的保障原材料的连续性,后期进行路基路面检测,其整体质量提升,能够更好的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2.5结构层层间结合设计
路面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后期使用效果,要全面重视结构层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充分重视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可以说,半刚性基层受限,从自身性质与外界温湿因素变化上看,其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一段时间后则会造成裂缝,出现路面反射裂缝,影响交通出行质量,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路面出现的问题,降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功能性。所以,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把握,如果使用的是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则需要进一步确定混合料沥青、细料与水相关的比例。铺设前,需要根据道路情况,做好科学试验,提取各类参数,根据参数允许范围内做好增加沥青层厚度的决策,以此,保证道路通行质量。为了削减半刚性基层对沥青面层产生的不良影响,则需要对结构层做好科学的设计,要以应力吸收层设计为基础,提升路面品质。应力吸收层是高温合成材料,另外,改性沥青吸收膜设置也是很好的解决方式。改造路面需要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处理,提高新铺沥青层的质量,为了保证粘结性,应在处置旧路面病害后洒布黏层沥青,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对于路基路面施工管理的不断发展,可以结合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深入研究当下路基路面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世彬.精细化管理在路基路面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筑,2015(35):288.
[2]楚峰.创新路基路面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