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信念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张静
[导读] 在教育逐渐开始一体化的推动下,教师教育信念的培养已经成为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一。积极的教育信念促使教师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反之则会阻碍教师的发展。因此,本文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育信念的缺失原因以及探究促进教育信念养成的策略,为促进教师培养正确的教育信念,从而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提供新的思考路径。

张静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64025
【摘要】在教育逐渐开始一体化的推动下,教师教育信念的培养已经成为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一。积极的教育信念促使教师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反之则会阻碍教师的发展。因此,本文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育信念的缺失原因以及探究促进教育信念养成的策略,为促进教师培养正确的教育信念,从而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提供新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信念;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44-01

        一、教育信念的重要性
        所谓教育信念,是教师始终确认和信奉某种教育观念、教育价值以及教育思想,且由教师将教学实践和生活阅历相结合起来而始终追随的一种复杂、难以把握的主观意识。教师的教育生活离不开教育信念的支持,它在教学活动产生了重要的精神和实践价值。但据目前研究表明,对教育信念的探索明显不够深入,教师队伍中良莠不齐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要想从深层次改变这种现状,首要任务是理清教育的教育信念缺失的地方所在。
        二、教师培养过程中教育信念的缺失
        教师的教育信念作为心理素养的范畴之一,不易察觉却易忽视。尤其是当下这个知识占据主体地位的时代,我们总是一味地强调掌握知识的本领,这很容易造成教师形成对专业知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长期以往造成人生准则不明确、专业认同感缺失、教学信念感降低。
        1.课程设置中教育信念缺失
        在教学中,课程起着搭建教与学的桥梁作用,对于教师同样如此。教师在入职前都要接受课程的洗礼,它为教师顺利走向教学生涯提供指导意义。教育课程存在的价值就是对教育现象、规律和价值进行整合和归纳,以供教师学习。而审视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关于教育信念的课程少之又少,甚至有的课程都未曾涉及此类概念,更不要说有对其进行详细解说和案例分析的章节。可见,在成为教师之处,就没能在其心中撒下信念的种子,又怎么能期盼日后结出教育的果实呢?
        2.教学中教育信念的缺失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思想固化、理念落后,甚至把消极的意识带入课堂上。这样的教师往往过于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发展前景,忽视了在教学中寻求幸福感。因此在处理师生关系上,缺乏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的理念,缺乏对学生的耐心和爱心;在教学评价上,总是使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认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缺乏形成性的动态评价。而这些教学行为很快会使教师的职业怠倦感产生,从而阻碍教育信念的生成与发展。



        三、教师教育信念养成的有效路径
        1.教育信念课程的设置
        知识的沉淀是教育信念的血和肉,信念与知识之间形成互补的关系。具有充足的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信念,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理性的状态,以教育理论为前提,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对教育的理性认知。为了培养与时代相符合的新型教师,各大高校必须从源头上入手,及时调整与时代发展不相吻合的课程。除了保留原有的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硬性课程,还要大力开发新颖的“软件课程”,具体来说,针对教育信念内隐形这一特点,在课程类型的设置方面,可以预先开设部分微型课程或是隐形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为了容易理解和体会,最好是将实际案例作为材料,结合理论学习,通过共同分析来增强兴趣;在课程的形式上,注重互动性与参与度。学会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与时俱进地促进自己的教育信念不断地完善与发展,逐渐形成正确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2.教师情感和个人经验的积累
        情感为培养信念奠定基础,信念的坚定性和持久性取决于充沛的情感。于教师而言,是否培养丰富而深刻的职业情感,是能否形成个人完善地道德意识的关键,更是能否承担起教师教学工作职责的条件。情感常常也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情感与信念之间互相起着推动的作用,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情感是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教育信念存在的基础。一方面,学校在进行专业发展培养时,要注重情感上的栽培,加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理解程度,提高对专业价值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教师本人更应该积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用心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细细揣摩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总结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将充沛的情感迁移到教育事业上,培养对教育教学的责任感,从而构建经验式、无意识的教育信念。
        3.教师教育实践反思
        反思对教师而言,有利于教师重新认识教育理性和教育思想中的价值,对自己行为和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回顾、反观,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思考行为的原因与结果的关联,对各种相关关系进行清晰地觉识、辨析、论证和重构,寻求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和诠释,也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经验进行提炼。教师教育信念的养成也是一个教师通过批判性自我反省,挑战蕴含在自己实践中的信念、假设,以及其思想生成环境的动态生成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检省自己、警觉自己和批判自己,不能让自己的教育行为违背了教育的真谛还以为是听从了教育的召唤,批判和挑战自我也是需要个体的意志凝练的。因此教师的教育实践反思就显得无比重要,应当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中,能够起到及时止损的作用。
        结论: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追求,是对有关世界以及相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观念和假设的信奉与敬仰,永存于教师的精神状态中。这种信念并不同于其他方面的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与教学中不厌其烦揣摩的过程中逐渐凝练而成的。因此这种信念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机械的,而是灵动的;不是外界强制给予的,而是由自我内化的结果。于教师而言,更要时刻批判自我获得提高,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信仰。通过对教育理论的理性思考、教育实践的感性体验,教师内心的情感的呼唤。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的主张、原则和信奉都会逐渐转换为对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责任心,并在此积淀下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
参考文献
[1]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5):18.
[2]李家黎,刘义兵. 教师信念的现实反思与建构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2010(08):60-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