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新生儿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HFOV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患儿经药物治疗和呼吸机辅助治疗法,HFOV组治疗方法采用选择德国Stephanie呼吸机,观察患儿上机前和上机后6、12、24小时的动脉血气值,和患儿两种方法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机前两组患儿OI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上机后6h、12h、24h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IVH和VAP两种并发症发病情况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L、PPHN、BPD对比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比较显著,可应用于临床使用。
关键词:高频振荡;新生儿;重症肺炎
新生儿重症肺炎(NRDS),在临床中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新生儿疾病,致死率非常高。由于呼吸系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新生儿呼吸困难,气促、频繁呼吸暂停等。多出现与早产儿,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该疾病发病率也有明显提高。通常对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法是给予一定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但重症肺炎患儿则需要适当的呼吸通气治疗。临床中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比较常见,但治疗效果一般,所以采用高频振荡通气,会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将重点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0月间儿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均符合《实用新生儿科学》关于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新生儿出生月龄≤10天,胎龄35-41周,经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本院临床诊疗同意书,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排除标准为:①新生儿自身有先天性心脏病;②患有遗传性疾病;③伴有其他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所有纳入病理均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症状,经胸片显示支气管充气征或白肺表现,(III-IV级)。将10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HFOV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等基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组方法
治疗组患儿经药物治疗和呼吸机辅助治疗法,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药物,结合医护人员的辅助呼吸机帮助增强呼吸,使用呼吸机时使患儿呈仰卧位,并观察呼吸时气管中是否有分泌物,如果有需及时清理干净。清理患儿口腔内的分泌液,对患儿进行牛肺磷脂注射液,由气管注入70mg/kg,并采用复苏囊加压给氧,复苏囊干预时间为30s左右,如果症状并没有减轻,可延迟时间为60s。
为了防止感染出血,需对患儿进行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选择意北京双鹤药业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的珂立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必要时在第一次用药后12-24小时(至少6小时)应用第2次,重复给药最多应用3次),剂量与首次给药相同。
1.2.2 HFOV组方法
HFOV组治疗方法采用选择德国Stephanie呼吸机,调整至HFOV模式,频率控制在10-15Hz,平均气道压10-15cmH2O,振幅20-40cmH2O。用于患儿脐部以上胸部位置,直观观看胸廓有明显震动,如呼吸困难严重患儿,可用于后肋第8-9骨,振幅同上,根据患儿缓解情况调节参数,当气道压<8cmH2O,血气结果正常,可撤机,改为氧疗方式或常频通气。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OI值
观察患儿上机前和上机后6、12、24小时的动脉血气值,计算出OI数据,计算方法为: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2)*100/动脉血氧分压(PaO2)。
1.3.2观察并发症
观察患儿两种方法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气漏(PAL)、颅内出血(IVH)、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两组患儿OI值
两组患儿的OI值数据中,上机前两组患儿OI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上机后6h、12h、24h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png)
3 结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疾病多数出现在早产儿,孕周<34周的新生儿有更高的发病率,但胎龄>34周的患儿若患有重症肺炎疾病,其症状会更为严重。在临床中,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疾病的治疗已经逐渐升级方法,对于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和通气、呼吸机治疗方式都能够缓解症状,但由于新生儿如果供氧不足,很容易在重症肺炎的发病上手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影响,导致肺小动脉平滑肌持续收缩而出现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症状。在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能够迅速改善低氧血症保证通气供氧是治疗的关键方法。传统采用常频振荡通气方式可以缓解一定的肺损伤,但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对于此,采取一种高频振荡通气的方式是对肺保护的一种有效策略。
在本次研究中来看,两组患儿在上机前OI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上机后6h、12h、24h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患儿OI值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且观察了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两组患儿的IVH和VAP两种并发症发病情况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L、PPHN、BPD对比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后,对并发症发病情况也有所缓解。经国内其他研究表明,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对新生儿安全有效,且能够减少上机时间,保证新生儿的舒适程度。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相比于用药和采用常频振荡通气都能够更迅速的改善患儿供氧情况,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情况也有所减少,临床中可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英战, 博海平. 经细导管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 儿科药学杂志, 2019, 025(008):28-31.
[2]黄晓菲.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出血患儿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0,(20):88-89.
[3]王文佳,杨乔焕,张晓,等.高频振荡通气配合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PPHN患儿血清CRP、BNP、D-D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0,(05):1040-1042.
[4]王卫国,周汴生,唐军女,等.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9,(1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