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构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王鑫汭
[导读] 当前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了教育部最为看重的一点
        王鑫汭
        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二校  710021  
        摘要:当前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了教育部最为看重的一点。因为,在提供优秀的学业教育之前,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更为重要。思想品德新课标也已指出,思想品德教育课的中心,就是以养成小学生良好品德、勇于探索、对生活充满希望等优秀习惯为目的。本文讲述了,如何建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策略
        引言: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教育课是以教育小学生的思想层面为主,所以目标受众普遍年龄偏小。因此,该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想要让学生认真汲取这方面的知识,便要将这门大部分都是枯燥理论的学科,讲述的有理有据又不失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而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并选出其中最适用的一种。
        一、当前教育现状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但是当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一些教师的教学过程太过学术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流失,课程作用不大;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的教学课程与生活脱轨,导致课程实用性不高,学生无法将课程与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故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构建多样化教学方式
        (一)情境教学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立一些特定的情境,增加教学氛围,将传授知识投入到情境中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愿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减弱对学习新知识的抵触,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在每年元旦时,教师可以举办联欢会,会上建议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小礼物,然后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既可以认识到友情的美好与珍贵,又可以锻炼自身的交往沟通能力,真正做到情感与知识同步发展。而到了父亲节母亲节时,教师可以提前与家长合作,交给每位学生一封爸爸妈妈写来的信,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并鼓励学生回到家后,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独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活动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面记忆比文字记忆更加深刻,所以,活动教学也要比书面教学更加有效。因而,在进行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在教室中举办一些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模拟一些生活中常常遇见的场景,教师和学生分别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表演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班级中设立一些小职位,比如“值日班长”、“班级小主人”等,让学生轮流当选,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名句教学
        教材中选用的名言警句,都是通过层层筛选之后,选出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句子编纂成册,而这些名言警句经历时间沉淀后仍流传于后世,便更能体现它们中所包含的道理。

对于思想品德教学,虽然要不时采用一些娱乐手段,但归根究底这是一门理论课,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实践课堂,有时也必不可少地要专门讲述理论。而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感到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便可以适当引入名言警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在引用名言警句的同时,还可以简略讲述这句名言的由来,或者背后包含的故事。等到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的名言并背诵,不时举行“名言小竞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牢牢牵扯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实施新型教学策略
        (一)内容生活化
        要想让教学内容充分被学生吸收,便要选择好合适的引入方式,一个成功的引入方式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选择新奇有效的引入方式,引起学生好奇,在好奇心的影响下,学生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出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随着社会发展,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将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避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免不了会有一些不懂合作,不会包容,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点,就要放在这几点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从实际生活出发,给学生分发生活中会碰见的事情作为任务,提出可能遇见的问题,让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既能磨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小组分工的重要性。
        (二)教学案例化
        为了更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讲述有关理论的同时,穿插讲述与理论有关的经典案例,将理论与生活联系起来,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一般来说,教材中每节课后都会有与之相关的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相对熟悉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案例背后理论的求知欲。为了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可以选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淡化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加速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
        (三)手段综合化
        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本身,便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不可少的,要采用一些综合的手段。比如,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新知识与生活技能同步学习;将教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同时,对名言警句进行积累,丰富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既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又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作为教师要不吝赞美,保护学生的独创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秀,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
        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标版本也日渐更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也由应试课程逐渐转变为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由看重成绩逐渐转变为看重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对新型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可以将这门课程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伟.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J]. 理论观察,2019(08):122-124.
[2]刘剑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J]. 华夏教师,2017(05):65.
[3]岳芯竹.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31):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