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5期   作者:章佳妮
[导读] :小学英语需要小学生对知识体系和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章佳妮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英语需要小学生对知识体系和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在阅读较长的课文时。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记忆更轻松,学起来也更愉快。我通过访谈、课堂问卷等形式进行现状调查,并以四年级英语为重点,发现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此我想简单分析现状背后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一些相对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小学教师也开始将思维导图引入到阅读教学中,但他们对思维导图的理解还不够充分,也忽略了学生在思维导图创作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拓展延伸,导致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中的应用效果不佳。
        (一)师生对于思维导图理解浅薄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及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论和实际运用都停留在较浅层面。一方面,现在的多媒体很便捷,但真正用来教学的不多,学校里的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又比较少,也没有教师阅览室,有一些教师还不了解什么叫思维导图。也有部分教师在没有充分和及时的了解的前提下,就进行了英语阅读教学,这会导致在具体实践中不知如何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正确引导,对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就缺乏了深度认识。此外,在具体操作中,师生都很少有系统的技巧训练,因此都达不到熟练程度,更谈不上适时适地运用。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喜欢出手代劳,这的确可以省时省力,加快教学进度。但是,这种方式是应试教育下的整齐划一,教师以自己绘制的导图为模版,让学生照葫芦画瓢,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机会,没有试错的成本,不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小学阅读中开展思维导图训练,教师可以发挥其指导作用,但是更多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应用的必要性
        和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借助于思维导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阅读知识体系和课文逻辑结构的把握更加到位。深刻的阅读印象也让小学生们记忆知识更加牢固。
        (一)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记忆
        阅读是需要记忆的,尤其是阅读到一些优美的句子和词汇。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有时为了应付老师的背诵检查,临时强记某篇课文,当时可能背得很好,但是隔几天甚至半天后就记得不太清楚了。
        “一图胜千言”,一幅好的思维导图可以透过它的视觉语言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帮助我们尽可能快地理解和记忆图中所呈现的内容。

人们经过不断研究发现,人脑对图片信息的接收程度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接收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人脑在记忆事物时,对图像化的东西更容易记忆。因为在视觉上,图片比文字更具有冲击力,更容易激发大脑的机能。学习思维导图正是因为思维导图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如果在英语阅读中加以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联想
        思维导图的画法形式多样,有时间轴、鱼骨图、逻辑图以及气泡图等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读文章的类型和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形式,其关键点在于能够学会思考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主干,如何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相关词汇,然后再衍生出图像、事件等,激发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高年级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在阅读英语阅读题材时,根据阅读文章的题材类型,运用思维导图法,能够帮助学生把复杂的文章内容通过图文的方式清晰地梳理出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以阅读题材为例,具体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记叙文中的应用
        记叙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写作文体,它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等。记叙文一般有6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釆用顺序、或倒叙、或插叙的记叙手法,对某个或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做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生动地将笔下的人物所呈现的情景跃然纸上,使读者对人物的形象、事件的发展和结局获得感性的鲜明的印象。
        在阅读记叙文这类题材的文章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了解文章的叙述思路,划分段落,总结每段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虽然也会讲解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由于记叙文里面的人物关系较多、事情发展较复杂,通过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太好。如果在学习记叙文时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很快地理清、理顺文章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场景变化、感情变化,明确中心、把握主题思想。
        (二)思维导图在品读诗歌中的应用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是诗人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情感。诗歌的题材有很多,譬如怀古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按照时代来划分,可以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鉴赏诗歌时,我们不仅需要品读诗歌本身的韵味,还要了解诗歌的作者以及作者写这首诗歌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做诗歌鉴赏时,使用思维导图,将诗歌鉴赏的要素分层地列在一张图中,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的内容更丰富,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背诵。
总结
        总之,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它不仅赋予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视觉形象的表达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们自主绘图和拓展延伸思维导图所呈现的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孙易新:《思维导图应用宝典》,时代文化书局,2015版。
[2]曾茜茜: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2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