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伟
51028219820915****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提高。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下,混凝体成为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主要施工材料。混凝土以自身独有的可随意定型的特性而被经常运用到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混凝体在浇筑的过程可以充分地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要求,需要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的浇筑技术应用形式重视起来。本文就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
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广泛的施工内容之一,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各项核心节点与关键环节,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提升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整体实施效果,以充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征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房建工程中混凝土主要用于建筑物的结构部分,以充分体现其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宽等优势。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房屋建筑的主要环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浇筑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复杂性及繁琐性,且浇筑技术含有分段分层技术、分层技术等,故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照相关的作业规程以及技术规范性文件,并结合不同技术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否则极易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裂缝,甚至诱发安全事故。尤其是在现阶段,建筑物越来越高、大及越来越复杂,所使用混凝土与钢筋的数量都十分庞大,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的各种不利因素[2]。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资源综合利用,就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对浇筑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同时积极引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先进技术,以推动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最终促建筑业的持续、健康、长久发展。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2.1混凝土浇筑难点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水平分析,针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其已经取得了相对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整体的规模较大,项目十分复杂。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对于混凝土浇筑工作而言,在具体的浇筑时,必须要强化对混凝土标号的重视,能够依照相应的顺序开展。同时,在对钢筋数量较多的施工部位开展混凝土浇筑时,应该让专业的施工人员借助较为专业的设备进行操作,以确保可以进一步的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提升,有效规避混凝土浇筑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全面提升浇筑的效果。
2.2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过程当中会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的转变而导致混凝土发生各种原因的变形。外界环境温度会对混凝土浇灌施工的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过大的时候,会对混凝土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以前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进行仔细的检测,并应用保护手段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之内,以此来防止混凝土发生开裂以及涨缩等状况。
2.3混凝土处理难点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来说,其除了浇筑难点以及搅拌难点之外,还有混凝土处理难点。通常情况下,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方案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浇筑工作的开展能够十分连续,不会存在间断的现象。同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及时的开展刮平处理,以便混凝土的表面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问题,全面提升建筑的美观性。此外,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阶段,应该有效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协调,让其可以严格的依照工作流程进行作业,时时的对施工人员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保证混凝土处理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的对混凝土处理效率进行提升。
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优化措施分析
3.1重视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即使是常规混凝土,材料配比也是影响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更何况混凝土结构,其对于结构厚度、强度、承载力等有更高要求,更要科学设计材料配比,以达到更优的混凝土浇筑质量,这也是施工建筑单位需着重关注的内容。通过科学试验材料配比,所要达到的要求不外乎如下内容:一是要达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强度;二是要有效限制水化热的发生;三是要达到和易性和可泵性相关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要经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得最佳的材料配比,除常规材料外,添加剂的使用也是重要内容,通常为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可泵性以及更低程度的水化热反应,还会添加合适比例的粉煤灰,这对于改善混凝土质量有很大帮助。此外,常规材料中的水泥也要进行优选,出于控制水化热的考虑,可以选用矿渣水泥。而对于粗细骨料的选择,要足够的清洁并达到级配要求。
3.2科学的对模板体系进行设计
在对混凝土开展浇筑作业期间,应在科学的对木板体系进行选择,以保证能够从整体的角度上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进行提升。一般而言,在实际的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设计的意图以及浇筑的特点进行综合考量,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时,需要结合使用要求,对模板的技术先进性以及构造的便捷性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可以为后续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此外,在对模板进行制作以及安装阶段,应该在对工程现场施工现状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对防护措施进行合理制定,并结合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对面板材料进行严格的管控,不断的对面板的高度、硬度、强度进行强化,进而可以综合的对施工质量以及效果进行提升。
3.3混凝土浇筑中的混凝土振捣技术
振捣技术的应用成效对于混凝土浇筑的最终效果密切相关。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应合理采用振捣棒,设定特定数值大小的振捣强度,将残留于混凝土中的气泡进行彻底清除,提高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指标。振捣施工应遵循相应技术规范与操作要求,按照“先上后下,先难后易”的施工原则对初步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施工成果进行循序振捣、分层振捣,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振捣高度与振捣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则应通过上下振捣模式,直到混凝土表面无气泡,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效果最优化
3.4科学的对浇筑技术进行完善
为了可以进一步的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水平进行提升,有效的规避各类施工问题,还应该对钢膜处理进行优化,进一步的对浇筑技术进行完善。在实际的施工阶段,应该对基础准则进行了解,侧重技术规范检验,能够对更新的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种类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在对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开展过程中,应该对浇筑的高度以及时间进行严格的管理,如若出现了不良的情况,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当然,在进行混凝土浇时,浇筑面板等相关技术应该严格的依照规范进行,可以科学地对振捣手段进行创新,以确保可以更好的将振捣器作用发挥出来,全面促进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提升。
结语
受施工技术、管理理念、过程方法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阻碍着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的优化提升。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从建筑工程施工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理念,优化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为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促进现代建筑工程事业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应彬彬.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215.
[2]张志建,陈锋明.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9(20):107-108.
[3]顾鹏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砖瓦,2020(5):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