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刘桂荣
[导读] 本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探讨翻转课堂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刘桂荣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绥棱林业局建兴实验小学校 黑龙江绥棱 邮编:152200
        摘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要求不断加强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运动新的互联网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已经很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下顺势产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既可以丰富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形式,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给予学生丰富的课堂体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本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探讨翻转课堂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联网+ ;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及微视频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将课堂主动权移交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着视觉、听觉等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并与教师之间互动,自我架构语文知识。在翻转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知识的传播不再只限制在课堂之上,个体差异化教学也有所体现。翻转课堂可以培养小学生在互联网+大语文教学的背景下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翻转课堂”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在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使用翻转课堂,第一要明确翻转课堂的内涵、价值等,唯有如此才可以在教学体现翻转课堂的目的性、针对性、合理及有效性。翻转课堂主张将课堂归主导权归还给学生,通常形式是教师根据教学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与教学有关联的内容视频导入课堂或提出课后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观看和学习;或者在教学重点知识的时候利用视频的引导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或者是教师挖掘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知识和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整合到一起,进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则需要专注于一些重难点的突破与专门知识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其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操作、提出疑问、自主实践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内化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要接受并运用翻转课堂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无疑是一种新的体验和挑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应用的探索
        1、明确翻转课堂使用的有效范围
        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有积极作用,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用于翻转课堂中,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好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1]。在备课时,小学语文老师就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熟知课本所教内容及本班学生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来翻转,同时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同时,翻转课堂涉及到对小学语文教学系统的翻转。在实际授课的现实面前,要规划课程任务、目标、要求,多考虑实际课程的时间分配问题上,没有必要每一课都设计微课程或录制微视频。因此,不能走入“每个课时都要实施翻转”的误区。
        还有,翻转课堂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呈现出个体差异化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慢有快。翻转课堂检验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知识的效果,这样必然会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有操作设备的信息化素养的能力;其次,学生得时不时面对电脑的诱惑,是否足够自律,并且面对互联网能否保持学习动力;再次,一旦有多门学科同时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需要观看大量视频,那么这也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
        2、为翻转课堂设置合理任务
        在开展小学语文的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教学大纲,根据所教的教学内容梳理教学目标,其中也要充分考虑到根据学生的个体与差异化,及侧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语文素质,对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设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比如,进行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第二首诗歌《嫦娥》的教学前,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预习任务。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视频,明白嫦娥的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神话故事,新颖的视频播放形式引入,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考虑到这首诗内涵丰富,字词较深,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继续使用互联网下丰富的教学资源,播放有感情的朗读《嫦娥奔月》的优秀视频或声频,从配乐朗读中想象体会,让学生对古诗描述的形象有所感悟,然后再利用翻转课堂中小组合作一环,同桌交流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的体会。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读自悟。因此在梳理诗句意思时,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的逐句讲解,而是让学生首先对古诗有一个感知层面的整体把握,再通过注解自主探究诗句意思。通过同桌间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能力上的要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不谋而合。最后教师还可以把翻转课堂延伸到课后时间,根据此课的教学内容多向学生推荐我国优秀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主动去阅读更多的古诗,更多的神话故事,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且也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融合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合理应用翻转课堂,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差异,在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进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永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探讨[J].情感读本,2018 (26):111-111.
        [2]赵利芳.借力翻转 优化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5):117-118+131.
        [3]许宝凤.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12):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