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承德市第四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幼儿园要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加强家长的介入与参与,促进家园的紧密联系。幼儿园家园沟通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其重要性,决定了在家园沟通中,幼儿园要承担起“主导”地位,教师和幼儿园必须主动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要把家园沟通工作作为幼儿园首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方法
引言
当前我们在实施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将指导幼儿健康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完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卫生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幼儿抓起,其主要内容包括清洁习惯、饮食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穿衣习惯等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孩子正确的讲究卫生方式方法,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在幼儿园之中形成一股讲卫生、知文明的良好风尚,也为塑造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貌贡献一分力量。该文就主要从分析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谈一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方式方法。
1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逐渐被幼儿园重视,它的培养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要改善幼儿生活态度,还应该重视幼儿自理能力、行为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目前,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我们幼儿园也不再只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而应该重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让幼儿对于作息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安全习惯、爱护小动物和环保习惯、消费习惯等方面有全面的认识。我们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样可以推动幼儿园各项课堂的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幼儿园家园合作的难点
2.1教师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策略不完善
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孩子知识方面能力的提升,还要对孩子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充分考虑孩子的天性,并且找到孩子所主要关注的活动方式,然后将简要的生活习惯培养内容穿插到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课堂简单的小游戏,把握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的要点。在现有的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的生活能力较低,甚至部分孩子根本对生活习惯没有最基本的认识。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对孩子的生活兴趣和爱好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发现孩子的长处,从而更好地开展具体工作。
2.2沟通方式不当,家园沟通不积极
教师沟通方式不当,家长产生逆反心理沟通时常常直接了断,就事论事,缺点就是缺点,不对就是不对。因此,家长一接到自己的孩子,没有老师“告状”就心安了。俗话说:“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每个家长心里,自己的孩子就是心肝宝贝,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教师的这种做法使家长对家访都产生了逆反心理,大大挫伤了其家园沟通的积极性。
2.3幼儿对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不足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遗憾的是,在学前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幼儿抗压能力小,不能够接受短期的小挫折。甚至部分幼儿不能够早晚自己穿衣、洗漱、铺床叠被,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展开全面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工作。我们要从幼儿的性格、习惯、观念等方面提高幼儿对集体荣誉感的认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整体生活实力差距较大,甚至多数幼儿过于依赖父母,不能够迅速适应学习环境。而且部分幼儿合作意识较差,不会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自己也不会整理书包、书桌、书柜、房间等。
在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够将自己所遇到的生活问题进行表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予以引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让幼儿真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进一步地让她们学会学习,认识世界。
3加强家园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3.1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股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人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3.2结合现有技术,促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工作的开展
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培养策略是学前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探究过程,它的有效开展能够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现在幼儿的生活压力大,许多幼儿不能够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是什么样的,进而不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找出更多生活技巧。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效果的,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问题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予以帮助才能够更妥善地解决。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这项工作一直在开展,但是开展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和现有的培养要求和技术分不开的。这项工作应与现有的教育技术发展相结合,而且这一有效结合无疑会推动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工作的开展。
3.3站在倾听的角度,合理化解危机
家长反映问题会比较直接,但是一切也是为了孩子,作为老师首先要站在倾听的角度,听家长说完,不要急着否定。先肯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再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最后分析事情。家长和老师的角度是不一样,教师要站在倾听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了解不足。
家长的建议,有很多是值得采纳和听取的,如果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被幼儿园重视和采纳,家长就会觉得家园联系确实能带来很大的好处,是真正为了孩子好的,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才会更有热情。
结语
幼儿在学习和生活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是需要长期是过程形成的,我们所有相关工作者都应该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过程中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特别是我们应该就此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适合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普及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志豪.浅谈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具体策略[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2):148.
[2]刘秀文.浅析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培养方法[J].环球市场,2017(10):34-35.
[3]顾志勇.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具体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5(2):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