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5期   作者:杨坤
[导读] 目前,幼儿园开展的混龄活动存在活动流于形式、指导过于机械等问题。
        杨坤
        承德市第四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目前,幼儿园开展的混龄活动存在活动流于形式、指导过于机械等问题。相对于混龄班,幼儿园可采用间断性混龄的形式开展混龄活动,具体措施如下:通过班级重构、教师重组、幼儿结对、活动预约等优化间断性混龄组织模式;遵循“平等、包容、兼顾、互促”指导原则,开启异龄与同龄互动兼顾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教育;间断性混龄;活动组织
        引言
        问题提出学前期是儿童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是动作发展的最基本途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国家明确“体”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机体的适应能力,还能促进幼儿智力、社会性与个性的发展,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可见,幼儿体育活动在儿童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等研究手段调查幼儿园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探究其中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1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活动的概念与意义
        “间断性混龄”是混龄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和“连续性混龄”相对,是按照混龄教育组织的时间维度来划分的。连续性混龄特指混龄班,在这个班级中一直采用混龄教育。间断性混龄是指平时在同龄班学习和活动,在某些活动时或某些时间段打破班级与年龄界限,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活动。
        2公共区域混龄游戏的必备要素
        2.1统筹规划创建公共区域场所
        充分利用园内外场所的优势,科学合理创建公共区域。将室内、外公共环境设置了表现性、探索性、欣赏性、运动性这四大类型功能区为幼儿活动的公共区域。室内活动区有角色游戏室、美工坊、木工坊,室外活动区有建构区、沙区、戏水区、开心农场、涂鸦区、运动区、主题游戏区等,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设置相应小区域和配备设施。区域可根据季节、课程的变化调整开放时间、活动内容。如:邮政快递主题区域设置有洗车区、物品分流区、包装区、警察区等。通过搭配设置,对场地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为游戏的开展打好空间物质基础。
        2.2公共区域混龄游戏教师的配置
        制定实施方案,在对区域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打破班界配置,根据教师特长,指定专门负责,并选出主管教师,从每个区域场所环境的三维空间、幼儿认知特点、安全操作、材料的收纳和取放等维度,及玩具柜的形状、颜色、功能和操作材料、教学设备等具体内容规划,制定各区混龄游戏计划,安排幼儿人数;规范和制定材料的收集、清洗、消毒、增添,保证公共区域混龄游戏活动的有序开展。
        3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3.1精心设计,满足差异
        幼儿园混龄交往的环境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在间断性混龄活动中,为了满足不同场地、不同活动形式、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需求,教师要设计生活性、开放性、互动性的空间环境,提供低结构、层次性、适量性的活动材料。在空间环境上,要开辟有助于幼儿异龄互动的各种功能室、活动室、公共长廊,创设和谐、环保、童趣、互动的混龄公共环境。在活动材料上,提供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分层材料,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多元探索和运用的需求,促进幼儿朝着最近发展区迈进。


        3.2公共区域混龄游戏课程内容的设置
        由于混龄区域活动涉及的是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因此,活动的内容设计要考虑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全面整合的发展。每学期初,各区域的教师制订本游戏区的混龄游戏计划,要求考虑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预设游戏主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投放操作材料要求玩法多样,材料丰富。同时要关注:一是主题混龄游戏课程内容设置,如“多彩的童年”中各区域各自制定的内容,有主题区域的“邮政快递”中的“洗车区”“驾校区”“警察区”;角色游戏室的“生活坊”“娃娃家”“超市”“小吃店”;木工坊中小班的幼儿可以进行拧螺丝的图案游戏,中班幼儿可以进行锤、钉图案的组合,大班幼儿可以运用一些其他材料通过钉、拧、量、锯、拼等技能合作组装立体家具、交通工具作品。二是与主题相结合的全园性混龄游戏课程内容。因为与主题相结合的混龄区域活动,目标更为具体清晰,内容与活动课程紧密结合,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如全园主题教学活动“美丽亚洲”中的“中国、非洲、日本、”等亚洲各国的特色文化元素,在公共区域混龄游戏中各区域的内容设置如户外主题混龄游戏区的“美丽亚洲博物馆”、美工坊的“各国礼品制作”、建构区的“天安门”、木工坊的“非洲手鼓、樱花制作”等。每次混龄游戏开始之初,各区域教师对来本游戏区的幼儿提出游戏目标,所有的幼儿了解后才开始进行游戏,有时会通过一些游戏示意图让幼儿知道今天的目标、要求、玩法是什么,引领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混龄游戏。
        3.3开展体育活动专题教研,提升体育活动质量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本园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策略,以此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的顺利进行。分析和解决教师在体育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前期调研中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得知,目前围绕体育活动进行的专题教研活动在幼儿园还很少开展。其实,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例如,为什么活动区已经调整了几次的自制体育玩具依然无人问津,如何确定集体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运动密度和运动量,幼儿掷远动作的指导要领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被关注、被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活动的实际质量。因此,幼儿园可以围绕体育活动开展专题教研,甄选出体育活动实施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共性问题,创新教研活动模式,邀请高校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幼儿园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共同组成的教研联合体,精准有效地解决体育活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教师组织体育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4提高教师的游戏观察能力——比较中观察,观察中分析
        观察既是一种注意状态,又是一种方法的运用。在混龄游戏中,每个教师都同时面对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孩子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无法依据单一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在混龄游戏背景中,教师无时不处在一个对象的比较中,孩子的行为随时呈现给你的差异。面对同一个区域同一种材料,教师看到的是行为迥异的玩法和玩法背后蕴含着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的区别,当教师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来观察和指导孩子时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是年龄差异?是个性差异?或是异龄组合的差异……通过观察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思考适合不同年龄孩子发展的教育。久而久之,混龄游戏中的教师不自觉地从孩子那里学会了在比较中观察、适时调整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促进教师改进专业提升的能力。
        结语
        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活动的有序开展,为幼儿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混龄教育,“混”出手足情,“混”出交往力,“混”出自信心,也“混”出好口才。我园间断性混龄活动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得到家长的高度认可,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得以提升,但更深入地推进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葛晓英.混龄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2]沈吟.混龄教育过程考察[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武建芬.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J].幼儿教育,20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