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4期   作者:刘玲英
[导读]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而社会是一个大学堂,生活是知识的海洋,
        刘玲英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小学  
 
        摘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而社会是一个大学堂,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知识的源泉,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教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技巧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更做生活的主人。
        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访一访,观察生活。在我们的书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实际很贴近的,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针对前者,教师在准备教学之前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学一学,体验生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创新的过程,走进生活,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体现火热的当代社会生活,这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因此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就是要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而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所讲的“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从家庭生活中促使语文学习。俗话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那么家庭就可以称之为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儿童从无形中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因为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回去必定会和家长交流,因此家长更是赞许有加。
        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促使语文学习。《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人是社会的人,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如果能好好利用,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过年时,大家都爱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有些对联寓意丰富,在此,可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对联到学校中来展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精点一百”“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你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用错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从学校生活中促使语文学习。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会发生很多很多有趣的、伤心的、难忘的事,而这些事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学生在学校看到或遇到的事情,想到的事情,捡到东西怎么做,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碰见误会怎么解决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说、去讲,甚至去写。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正所谓“一切生活皆语文”。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坚定不移地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只要你去细细观察挖掘,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课堂语文知识的灌输,只重语言智能发展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将语文学习还原与生活中去。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之中,才能更好的发芽,开花,结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