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小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4期   作者:郑强
[导读] 简便运算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
        郑强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723000
        【摘要】简便运算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归纳简便计算的方法;二、在引导中重点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三、培养学生良好简便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简便计算  意识  途径  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简便计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然而,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侧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单纯地将简便运算和计算相联系,并通过大量程式化的训练以期达到熟练的程度。结果,学生只会条件反射似地运用定律去做题,对数据的敏感性不强,不善于观察思考,缺少对简便运算的自我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得到真正地培养。如何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有效性?以下是本人对简便运算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引导学生归纳简便计算的方法
        1、归纳“凑整”的方法
        小学数学的简便计算,虽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繁难的数值计算转化为简单的数值计算,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围绕着“凑整”而进行变形,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归纳出在一般情况下“凑整”的几种方法。例如: +997可看作加1000减去3; -398可看作减400加2;
 35×99可看作35×(100-1),101×48可看作(100+1)×48。让学生灵活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就能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学生也能深切体会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2、归纳“转化”的方法
        在具体的计算中,有的算式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能够运用简便计算,例如:34÷3+66÷3,可以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进行计算,原式就变为:34× +66× ,继而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计算。再如:82×25% +18×0.25,因为25%和0.25是相等的,可以先把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或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后再进行简便计算。
        二、在引导中重点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意识
        对于简便运算,在有些学生的意识里好像只有计算题要用简便运算,其他地方若是没有明确的要求,也就基本用不上了。学生没有体会到简便运算的应用价值,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简便运算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体验简便计算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我需要简便运算”的心理需求并获得“我能简便运算”的愉悦体验。教师通过题组的形式进行比较,强化简算的优势。
        三、培养学生良好简便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经过长期的训练,我们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计算获得正确的结果。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底气,变成动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时,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1)校对的习惯。(2)审题的习惯。a要审清数字和符号;b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c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4)养成验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认真读题是一种审题能力,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常常会看错运算符号,甚至书写横式是加法,列竖式是减法。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学生读题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
        3.设计一些竞赛,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由于简便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们采取习题形式的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
         简便运算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得到真正地培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