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田晓
[导读] 现如今,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不少问题:
        田晓
        承德市第四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现如今,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幼儿园和家庭合作的思想匮乏;幼儿园对“家长”角色定位片面、狭隘;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地位失衡,合作形式泛化;教育内容单向注入多,双向沟通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依法治教,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积极鼓励家长参与。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科学素养;有效策略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对人的成长起奠基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不仅要达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的要求,而且要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高低决定了培育幼儿科学素养的限度,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1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地位失衡,合作形式泛化
        家园合作双方地位失衡表现为:教师操纵整个幼儿教育活动,在合作中处于支配、主导地位,家长则处于被支配、服从地位,大多是疲于配合、表面敷衍、流于形式。这一现象说明教师在设计家园合作活动中较少顾忌家长的原有经验和感受,导致家长在家园活动中充当了旁观者和观众。特别是在观摩教学活动中,家长所能够做的只能是端坐静听,没有家长参与环节。这样的家园“合作”跟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别无二致,整个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主演和单方施力,无法体现家长的需求和智慧,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家长的主动性。
        1.2幼儿园和家庭合作的思想匮乏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比例在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所占较低,双方对家园合作认识不充分,家园合作尚未被纳入幼儿园教育常规活动,成为幼儿园日常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一个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幼儿家长缺乏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识,更不用说维护自身在家园合作中的权益。从而出现了幼儿园和家庭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局面,所有这些弊病都是双方在家园合作中思想匮乏所致。
        1.3幼儿园对“家长”角色定位片面、狭隘
        多数幼儿园为了达到家园合作互动的预期效果普遍要求幼儿父母亲自参与,不太主张祖辈老人参与。幼儿园认识到祖辈老人年岁已高,教育观念陈旧,跟老人难以沟通。家园合作活动的主体不应是唯一的,既可以是父母,也应该是祖辈老人或幼儿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为此,幼儿园应考虑到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创设适应性好、共育性强的教育氛围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幼儿园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1关注专业发展,树立积极的科学态度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教师也不例外。一方面,幼儿教师应树立专业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意识,意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家庭的希望,幼儿启蒙教育的好坏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幼儿教师应不断克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兼顾工作与生活,树立积极的科学态度,加强学习。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去图书馆、科技馆学习参观,积累理论知识,开阔科学视野。幼儿教师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请教,学习科学方法,以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职后教育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职后培训,注重职后培训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并且让幼儿教师能够真正参与培训,并有机会感受和表达,以获得真实的体验。幼儿园还要给幼儿教师提供参与科学知识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其不断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培训内容应贴近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幼儿教师也应注重培训后的总结、反思和实践。

只要幼儿教师关注个人专业发展,增强自身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工作中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就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2.2让家长提早熟悉幼儿园的教育
        幼儿园在开学前为家长举办了知识讲座,让家长了解科学带娃的重要性。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这样一个很多幼儿都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家庭普遍的构成模式为四位老人、家长、幼儿。孩子在父母面前乖巧听话,但在老人面前,孩子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状态,吃饭不能自己吃,需要爷爷奶奶喂饭,边看电视边吃饭,不喜欢看书,喜欢跟奶奶看电视等。当妈妈去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不愿意,老人却觉得孩子的无理取闹是还小不懂事,幼儿不喜欢学习是可以理解的,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大不相同,导致家长无法顺利的教育幼儿。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通过与家长沟通提出一些小建议:老人替我们照顾孩子,不是老人的义务,是老人在帮你,他们牺牲自己的生活在帮你,我们应该感恩咱们的父母,但教育孩子还是应该以父母为主,老人为辅,当和老人意见发生分歧时,要多交流、多沟通,要记住,没有人的付出和牺牲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一个家庭最好教育方针达成一致,在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时候其他人都不能在旁边反对帮腔,如果不认同可以私下商量,但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论。
        还有的家长由于自身年纪轻是独生子女、初次为人父母,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有时会说“你这么不听话,去幼儿园了老师打你”,“再不听话给你送幼儿园去”等等的话,导致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恐惧感,排斥去上幼儿园。针对幼儿家长的带娃误区进行指导,让幼儿能够顺利入园。我们向家长发放了幼儿的调查问卷,请家长把幼儿的生活习惯,详细地写出来,还有家长对幼儿入园后的不放心也以问卷的形式写出来。班级的三位老师会仔细阅读每一个孩子的调查表,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研究帮助幼儿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3时刻与家长沟通配合
        孩子进入幼儿园会有分离焦虑,家长同样存在着焦虑的情绪,并且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幼儿的情绪。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整天惦记着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在幼儿园吃饱,有没有喝水,有没有在幼儿园受欺负等,无形中自己也会进入焦虑状态。我们利用互联网,建了班级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还会利用多种APP小程序,把孩子的一日生活状态做成视频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情况。每天接送孩子时与家长当面沟通,谈谈孩子当天的表现。认真处理孩子尿床,尿裤子,身体不适等大大小小的情况,让家长真正放心,与教师互相信任。每月都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为家长交流提供平台,为家长老师互相学习提供机会,提高家园合作效率。
        结语
        总之,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用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引领家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教育优势,资源互补、共享,有效实现幼儿、家长、幼儿园三方的互惠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生兰.上海市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轨迹与前景[J].学前教育研究,1999(06).
        [2]周红.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3(02).
        [3]梁志燊.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191.
        [4]李少华.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5.
        [5]刘健智.科学素养:学前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J].学前教育研究,2006(9):12.
        [6]陈建,戴建新.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与提升路径[J].教育导刊,2018(6):57-58.
        [7]李慧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行为探析[J].教育观察,2019(34):115.
        [8]张丽莹.宁夏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观察,2020,(8):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