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华
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三山中心幼儿园 350318
【摘 要】:
由于农村隔代教育已占据着家庭教育中的大部分内容,幼儿与隔代教育者长期生活接触并直接对幼儿造成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寻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字】:隔代教育、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在福清市三山中心幼儿园工作期间,我们接触到的家长就是主要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经了解乡镇及农村的年轻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幼儿也自然而然的全权托给祖辈来照养,显然在农村隔代教育问题突出,且占据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内容。
李颖和李敏(2007)提出留守幼儿人数众多,而且比较容易出现社会性发展异常,如性格缺陷,情感冷漠,情绪不稳定,行为偏差,生活学学习惯差等问题。此文采用个案研究目的在于对一个年龄阶段隔代教育下的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观察及研究,并突出一些有效纠正策略。
我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方法,辅之以个案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自己工作期间对隔代教育的幼儿的观察,及做个别的访谈和个别幼儿行为习惯的观察,并把所访谈所观察的资料做记录整理。
案例:小桐(化名)今年5周半,父母都在英国打工,出生到现在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他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因此我对他进行更仔细的观察并访谈记录。如:霸道任性,要是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并往上翻滚,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打人骂人。他奶奶说有次他要吃零食没有答应他,小桐就在床板上跳、跺,后来拿东西硬生生的把床板弄塌了;也观察到他吃零食狼吞虎咽,吃饭时却要连哄带骗的追着喂;总是缠着爷爷要买各种玩具,才会来上幼儿园或者做作业等。父母只是每天视频中短暂的交流,老师沟通后父母第一反应就是发视频责骂孩子,并没有深入的去找到问题根源,骂一骂就过去了,孩子的发展受到很大的不良循环影响。
一、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
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不在的情况下有祖辈抚养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水平的高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家庭的教养水平和质量。
(二)隔代教育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幼儿时期是启蒙时期,尤为重要。根据本人观察获得的资料发现,幼儿在隔代教育下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1、生活习惯上
幼儿在玩耍的时候不管地上脏不脏就随地而坐;吃零食的同时也玩玩具或者游戏,手脏了也无所谓,甚至流鼻涕都直接擦手上也不洗等。
2、同伴交往中
他们是家里的小霸王,可出去外面被其他小伙伴欺负却不敢吭声;往往以“我”为主,其他小伙伴的感受并不在意;与父母接触少交流少,缺乏安全感而爱哭。
3、饮食习惯上
祖辈都是从贫困的时代生活过来的,又加上心疼溺爱幼儿,想吃什么不吃什么全由幼儿来选择决定,造成其偏食、挑食;有些幼儿贪食,祖辈就顺从他们,不加纠正等。
二、深究因果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有果必有因,针对幼儿行为的表现,本人作很多了有关文献查阅的研究,并结合个案资料,加上自己的看法得出隔代教育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有:
(一)祖辈因素
1、教育方式不当
祖辈往往非常疼爱孙辈,当孙辈产生不良情绪时候也是用一味满足来作为教育策略,并没有意识到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就是由此慢慢衍生而周而复始的恶循环,最后难以纠正。
2、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固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教育领域总目标体现价值取向: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
他们在教育孩子只重视养不重教,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行了,其他的等孩子长大再说,比如在日常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孩子某些行为习惯,往往得不到祖辈家长的理解和重视,总是敷衍的回答,不曾做出任何措施或改变。
(二)父母因素
1、外出工作居多,距离远
比如在福清的乡镇和农村很多年轻父母出国打工赚钱,而且祖辈健在,有能力照看孩子,所以农村幼儿大部分在祖辈的教养下生活着,隔代教育几乎占据了家庭教育的内容。
2、亲子情感交流少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与幼儿接触,对于孩子日常行为习惯不了解。幼儿在缺少父母为榜样学习的对象时,行为出现不良就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进。偶尔的视频聊天并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长期下去幼儿对父母的情感会慢慢疏远,甚至排斥,而其不良行为习惯也将危害一生。
3、与祖辈沟通少,且方法不当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当然忧心,对于祖辈的不当教育有的各种顾虑而不敢异议,而有的是没有讲究方法与祖辈沟通,直接指责,导致家庭不和睦,加重形成各种偏差行为习惯。
(三)幼儿自身因素
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各方面发育还不完善,缺乏认知和辨别能力,再加上爱模仿的特点,他们对外界的一切无选择的接受,而且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合理,从而使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三、如何在隔代教育下培养良好的幼儿行为习惯
(一)父母方面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无法代替。
1、多与幼儿交流,增进亲子感情。父母应该以正确合理的行为来淡化其不良行为,让孩子模仿学习,不能因为日常少陪伴而愧疚,产生一味包容的教育观念。
2、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同伴关系氛围,让其融入集体生活,在同伴玩耍交流中,慢慢地从他们身上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错的,从而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
3、重视学前教育,与幼儿园及教师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最近发展状况和变化,从而能够提供恰当的帮助来改善幼儿的行为习惯。
4、平时回家多慰问祖辈,与祖辈沟通,尽量维护家庭和睦。
(二)祖辈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
祖辈方面主要就是先转变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与老师交谈、与其他家长取经、听相关的讲座等),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三)教师方面
1、进行正面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教唱关于行为习惯的儿歌,在日常生活中边唱边做,慢慢的他们会根据儿歌中引导的步骤养成好的习惯。
2、与家长及监护人及时沟通,家长监护人的要求要与教师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
3、榜样鼓励,通过形成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的氛围,树立榜样作用,鼓励幼儿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在农村隔代教育下,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及养成,已是当今社会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关注与重视。隔代教育下的幼儿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研究,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健康活动与指导》[M].
[2]刘筱筱. 农村山区幼儿园如何应对隔代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1期.
[3]王启泉. 隔代抚养的隐忧[J]. 2004.
[4]潘小燕. 幼儿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报,2007第5期.
[5] 李敏*李颖.预防“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异常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第六期.
[6]中国学前教育网. 让老人带孩子到底好不好[J],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J],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赢”[J].
[7]关于农村幼儿家庭[J].山东教育(幼教版).
[8]余逸群. 隔代教育de弊端[J].
[9]吴颖.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2007.12.
[10]《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M].
[11]邓美娇. 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忧思[J],2005第218期.
[12]现代家教(2002).
[13]生活(2007).
[14何奕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