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4期   作者: 吴静
[导读] 中地理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老师是关键参与者,

        吴静
        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黑龙江 黑河 164199
        摘要:中地理课程改革过程中,地理老师是关键参与者,也是重要执行者。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做出调整。目前,中小学的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高中地理这一科目渐渐地也被人们所正视。本文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和内容形式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些变化,指出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策略,以期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人才在大时代下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基于新课程标准;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前言
        地理教师是地埋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中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高中课改需要的新理念,还要改变高中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学会挖掘丌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生关系的重建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包括高中地理教学在内的很多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前备课,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课后做作业、做练习,教师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衡量和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体性,完全跟着老师的思维学习,其很少提出疑问。在课堂上。也是老师提问、学生同答的状态.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课堂上更不会主动探究学习,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很少主动与学生交流。
        1.2 缺乏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课程对于文科生来讲,难度相对较大,涉及到计算、记忆.需要其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是简单地背诵和记忆就能完成,从来没有因为其独特性去下功夫寻找更加正确、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地理老师由于课程时间、教学任务等原因,也没有尽心指导学生正确学习地理课程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理解,考试时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非常普遍。
        1.3 单一的教学方式
        很多地理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主观地认为自己的教学方式是正确的、科学的,在地理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运用灵活的、丰富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自己的教学进度,错误地以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地理课程需要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但是在教学中不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2.1 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方法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如果教师同样也处于半懂不懂的情况时,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方式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得改变,教师不能继续用传统的旧的思维方式教学,不能再枯燥地实施“满堂灌”方式,教师的思维要与时俱进,要时刻准备变通,教学方法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应学生学习进度。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接受新课程、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


        2.2 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兴趣
        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后,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得到很好的转变后,就应该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在教材中、课堂外要善于收集丰富的素材和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要在课堂中提出新意,巧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节,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其次,课堂外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兴趣小组,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关于地理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或者教师布置有趣的、需要小组成员合作的课题,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欲,到了这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变得更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于地理这一科目有了兴趣,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也就能够被激发起来,学习成绩也就容易提高,从而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也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2.3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其多动手、多动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也要培养其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候能够自己去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在学习过程遇到难题自己克服、自己解决,就会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在解决问题以后能够产生成就感。同时,学生的学习要结合实践进行,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可以让老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上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比如,在讲到环境污染章节时候,地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当地的实际条件上寻找自己看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等现象.探索其污染的根源,并且提出合理的对策,针对污染现象发表自己的感想。当学生在课堂之外亲身体验到严重的污染现象时.不仅加深了对这节知识的理解,也培养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讲到区域地理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区域地图,做好以后交给老师,老师进行评比,把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学生自己作图过程中,对某个区域的位置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作图这种富有乐趣的学习方式也能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程。
        2.4 开发高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各科教师都在探寻最高效的教学方式.地理老师也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实践中试图开发、运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效益,在更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合作教学法,在地理课上把全班同学划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小组内学习、解决问题,能够提升其合作能力。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还能够形成竞争关系,让学生有竞争意识。学生在小组内部和同学探究,能够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培养其创新意识。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观察其成绩,要从小组学习中学生的表现、学习状况,发现其进步的一面,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对比,既要和学生的过去比较,也要在全班范围内和其他同学比较。地理老师可以观察学生是否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对环境的正确认识,是否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3 结语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灵动,具体,充满变化的课拳组织形式。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和课掌情景创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阻碍课堂“收视效果”的,不是设备,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身的观念和素养。所以,做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币确解读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学习情趣的激发,学习过程的收获;努力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变教书匠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使课掌变得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王鸿雁.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迟明霞.高中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及实证分析[D].鲁东大学,2014.
        [3]王洪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人丈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