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困生的问题与应对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李长虹 徐仁海
[导读] 这个文章源于一次考试。我想尝试一种新的考试方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所学所用的情况。

山东省临邑师范学校  李长虹  徐仁海

前言:这个文章源于一次考试。我想尝试一种新的考试方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所学所用的情况。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习差的学生不只学习有问题,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试图寻找本土化的学困生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困生   问题与应对
        一、问题的提出
        期末考试,我对16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搞了一次口试.其中有两个题是涉及到学生对自己的分析,一个是:如何看待自己?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自己。另一个是:到目前为止,你最困惑的是什么?最快乐的是什么?
        在“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说到自己的优点时一脸茫然,说自己没有优点;有将近30%的同学说自己缺点一大堆,优点一点点.而这些学生正是每个班里的学困生。对另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你最困惑的是什么?”的答案集中为两类:一类是:我想学习,可是我不知怎样学;一类是:我不知将来能不能找到工作?我不知将来干什么?;“ 最快乐的是什么?”的答案也集中为两类,一类是:来到临邑师范认识了这么多的同学,有了很多好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快乐;一类是:当我在跳舞,演讲等活动中取得成绩时,那种成就感最令我高兴。
        二、分析
        从学生的这些回答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平时打打闹闹、嘻嘻呵呵的学困生的身上隐藏着深层的问题。
        (一)自我价值感低
        在学生的回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的自卑。当说到自己时很多学生张嘴就是:我没有优点,只有缺点。我说那是不可能的,事物都有两面。他们睁大眼睛一着急:老师,我真没有优点。我一看他们还真不是谦虚,还真得就不知道自己的优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人的本性中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有优点也有缺点。看到自己的优点,这是一个人自信的源泉,同时看到自己的缺点能使其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只看自己的缺点的人,就是一个高度自卑的人。
        (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想学,可我学不进去”;“我使劲听,听不懂,就不听了”;“我想学,可我不知该做什么”;“我想学,可我落下的太多了,我落下的功课就是一座米山,我就是在山脚下吃米的鸡”;“上课我也听了,当时也记住了,可过后怎么就忘了呢”;“老师,我一上课就犯困,我不知该怎么办”
        …………………
        这是我在这次谈话考试中听到的最多的。
        (三)对学习的不正确的理解
         “我将来不当老师,学这些东西(指课本)没用”;“我们学这些东西有啥用,我将来还不知道干吗呢”;“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就一定找着好的工作吗?现在大学生都找不着工作”
        ---------------------
        到我们学校来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的学困生,几乎没有“一失足”掉到我们学校来的学习优等生.而这些学生到我们学校又会分为学优生和学困生,也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学困生是差生中的差生。他们的“差”由来已久,是长时期、多方面的因素不断交织融合的结果,是多个矛盾的结合体。
        我们仔细分析这三个表现:自我价值感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不正确理解,这三个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学生跟不上班,开始还想努力,但终于放弃了这种努力,成为课堂生活中的“客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这种失败体验,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也极大地影响到性格的形成。没有自信,高度自卑,就不敢尝试挑战自己,而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毅力的,高度自卑的人害怕失败不敢挑战自己,也就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困难,久而久之,心里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排斥(学习有什么用),加之社会上大学生找工作难,更会给他们的这种心理提供了支撑。要学生找回自信,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首先在学习上给予支持,再者改变他们思想中的认识。
        三、应对
        (一)接受现状
        学生学习知识起点低,自我认识不正确,作为教师,面对这一现实,与其责怪,不如我们就以这个现状为出发点,而不要从他们该有的状态出发。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在寻求成功教学的实践上倾注最大的努力。
作为学生,要学会悦纳自己。所谓的悦纳自己: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悦纳自己就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以保持心理健康。也要学会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树立自信,建立心理优势,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欣然地接受他人、友善地对待他人。悦纳自己,就是当自己暂不顺心、效果不佳时,也能坦然和接受。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跌倒了可以重新站起来,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一个人对自己应有客观分析,不要让缺点和弱点掩盖了自己的优点、长处。


抹杀了自己的优势,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就无从发挥了。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心情愉悦。通过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使由挫折造成的苦闷、焦虑等消极情绪得到排遣,使紧张刻板的生活得到调剂,以消除疲劳、解除苦闷、松弛情绪、焕发精神、陶冶情操。而且,新兴趣、新的眼界,有利于扩展生活思路。新的活动、新的知识,有助于工作上的成功。适当的娱乐、休闲,可以是自己生活得到综合平衡,达到自我改善的目的。
????   (二)知识衔接
        我们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学的教材知识就与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有一个不小的距离,并且这个距离绝大多数同学都不能一步跨过。我们说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果没有中间的一个知识衔接,恐怕跳十跳也摘不到桃子。而且在这五年里,桃子树升高的速度相对与学生的身高来说太快。学生跳累了就仰望,仰望的脖子酸了,就坐在树下叹气,然后就走开了,去寻求其他的东西了。从开始跳到走开,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在以后四年的时间里,我们的老师天天举着个桃子,可下面还有几个仰望桃子的人呢?
        我们不妨开学后,先用一段时间集中给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基础内容懂了,下一步的新内容就会变得容易,这个“懂”的实感十分重要。
       巴班斯基论述了弥补知识缺陷的四条有效措施。
        第一,组织教材的系统复习是弥补知识缺陷的一个重要手段。教材的复习通常可以从学生能够接受的教材开始,逐步弥补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缺陷。
        第二,弥补知识缺陷的第二个重要手段是提出一整套的个别练习。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材,并把理论原理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在练习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解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从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习题中挑选出最典型、最重要的习题类型,帮助学生熟悉各种习题的一般的、原则性的解题方法。
        第三,组织学生分析错误是弥补知识缺陷的第三个重要手段。低年级以教师为主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教会学生自己分析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作简单的口头或书面分析,
将错误分类并编制一览表,纠正错误,列举出一系列类似的例子等等。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通过补习等形式及时消除学生因其它原因造成的知识缺陷。
        (三)转变学生的认识
        学困生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不仅有学科本身的问题,还有学科学习之外的原因。有的学困生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性格上有问题:情绪不稳定,畏首畏尾,意志薄弱,不能持续进行学习等等。对于这类学生仅仅实施学习治疗去转化学习状况是困难的,因为不矫正性格上的缺陷,只通过学习指导,即使一时恢复了学习能力,也还会再度陷入学习困难的境地。所以必须从性格方面着手,进行根本治疗。因此必须从学习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侧面进行。
        国外目前主要借用精神分析学和临床心理学理论所倡导的游戏疗法和咨询等,作为治疗的基本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由专业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差生的性格缺陷有很多是在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造成的,因此他们的性格缺陷也是可以借助环境的力量加以矫治的。
        日本在心理疗法中通过集体游戏疗法,成功治疗了学习困难的孩子.治疗分为学科指导和适应指导两个方面进行。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进行集体游戏,其间辅导员做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持续一个学期。通过集体游戏(自由游戏、玩偶游戏、竞赛游戏)发展自主性和自发性,使之更好地适应集体。除了集体游戏疗法外,还有其它心理疗法的技术,如心理剧、催眠疗法,都能应用于学困生的治疗。
        2.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学习态度是受种种的社会性刺激而得以触发和强化的。有的学生看到别人在努力学习,他自己也会那样;有的学生是受到同学的鼓励之后才致力于学习的:还有的学生是为了博得同学的信赖和承认而努力学习等等。这样,在学困生的治疗中,要充分利用这种社会性的刺激,如果仅仅局限于师生关系,上述的社会性刺激是不会产生的。因此,在集体中必须有“交际”。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与竞争,展开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有效发挥集体的重要性。
        3.咨询
        学困生的观点和看法,可以通过谈话逐渐得到改善。这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一面。
        在咨询中有种种流派,著名的划分法是指示性咨询与非指示性咨询。在指示性咨询中,咨询员作出这样那样的指示,指引学生该怎么考虑.与此相反,在非指示性咨询中,咨询员是一位良好的听众,他设身处地地考虑被治疗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以便发现该怎么办,从这一点上说,两种咨询有极大的差异。可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治疗进展情况来确定使用哪一种方式。
        4.家庭的协作
        不仅学困生,许多问题学生,根源都出在家庭。亲子关系不好,或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对,或是留守儿童。
        开小型的家长与教师的讨论会,指导或纠正家长的教养态度,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和思想认知问题.家庭学习承担着不同于学校学习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这种作用,才能使学困生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学困生的问题,需要教师、学校、家长统一起来,为他们的改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