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周隽
[导读] 部编《道德与法治》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彰显了学科特点和价值.然而教材的统一性使得不同地方的学生在体验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省的地方文化特色,结合各地方的实际,创新教材内容,让学生更易体验、更好进行道德实践,更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完美体现新教材的价值。

江西省石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周隽  342700

【摘要】:部编《道德与法治》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彰显了学科特点和价值.然而教材的统一性使得不同地方的学生在体验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省的地方文化特色,结合各地方的实际,创新教材内容,让学生更易体验、更好进行道德实践,更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完美体现新教材的价值。
【关键词】:客家文化;道德与法治;路径研究
        现实中很多教师只研读教材,不灵活运用教材,更不会创新教材.根据这个现象,故提出“客家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路径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就是让教师能运用本地客家文化的资源,创新教材内容。一方面锻炼教师创新教材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能运用身边熟知的事物来体验和进行道德实践。
        石城县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这为我们进行教材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利用石城客家历史创新教材内容
        自古以来,石城都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必经之地,206国道直通南北,石(城)宁(化)公路在境内汇合,自古素有“客家摇篮”“闽粤通衢”之称,有沧桑古朴的千年古驿道、质朴淳厚的客家民风、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石城灯会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运用你的经验”中,教材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家”是什么.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用教材中的“运用你的经验”学生虽然能说出家在哪里、家的基本概念,但对家的内涵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
        根据这个情况,所以选择了客家文化资源素材创新了“运用你的经验”内容:“中原汉民一个分支,汉末建安至西晋永嘉间,中原战乱频繁,居民南徒,北宋来又大批南移,定居于粤湘赣闽等省交界区,相对本地居民,称为‘客家’。”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你对家的理解?
        这个素材中“客家”是本地所有学生熟知的,“闽粤通衢”是本地学生熟知的。因为石城县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客家人;大部分学生知道“闽粤通衢”的北门。这个素材的创新进入教材,本地学生更能清楚的理解“家是生命的的居所,更是身心的寄居之处”。家不是永远固定在某一地点,以前我们祖辈的家在中原,现在的家在石城,有些人的家经过“闽粤通衢”到了福建、广东等地。这个教材内容创新比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更有深度,学生理解“家”更有广度。激励学生奋斗拼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肩负担当职责奠定基础。
        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探索与分享”中,教材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认识“家庭规范”。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熟悉的事物探究,我们在“探究与分享”中创新选择客家文化资源素材。石城县各姓氏都很重视家谱的修订,各姓氏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家规、家训都会写入家谱中。我们课题组曾丽华老师便创新了相关教材“大由乡曾氏家训”。



        这则曾氏家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得道多助、俭以养德、严于律己、勤学善思、三思而行、忠诚为人、精诚所至”等内涵.本地学生通过课堂诵读,能从这则家训中充分体验到曾氏家规的社会之德,为人之德,家庭之德。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家风。
        二、利用石城客家名人创新教材内容
        石城县虽然是人口小县城,但名人不少。这些名人正是有着客家人的血统,才会有客家精神,才成为客家名人,中国名人。
        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115页的“探索与分享”中,教材中那些16岁的事例对学生的遥远的,也是不熟知的,不熟知的人要影响人比较难,也显得空洞和苍白。
        我们在创新教材内容引入石城县客家名人“中国好人”陈龙的事例:石城县高田镇陈龙(客家人),南方医科大学学生。2017年3月22日21时左右,同学刘帅与徐辉有过节,拿出一把长刀砍徐辉.陈龙和梁竞思奋力相救,刘帅突然挣脱并从腰间拔出了一把匕首,用匕首往梁竞思和陈龙身上捅。陈龙被刺中腹部和大腿受伤倒地,后经医生到场抢救无效死亡。梁竞思腹部和脖子中刀受伤送医院抢救,于24日抢救无效死亡.陈龙被评为“中国好人”。你怎么评价陈龙的生命?
        在我教学的班级有几个学生都认识陈龙,这些学生在认识“生命的充盈与贫乏”中说到:“陈龙从小就乐于助人,他的生命是很伟大的,也因为陈龙是客家人,是客家人的精神使得他活得比同龄人更精彩,更勇敢。他的生命是充盈的,比起哪些看见老人跌倒也不扶的人,陈龙是很伟大的,我要向陈龙学习”。
        三、利用石城客家民俗创新教材内容
        石城县有中国灯彩之乡的美称,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我们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对有关“运用你的经验”把石城客家民俗文化引入教材进行了教材内容创新。意图是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延续文化血脉。对于我们地处偏僻的小县城的学生,很多学生出外的机会比较少。如果按照教材的设计,学生便无法讨论。故我们引入石城县民俗文化创新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列出让学生来说一说吃什么?看(做)什么?代表的是什么节日,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利用客家民俗节日创新教材内容,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根——文化的特点、内涵、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知道自己是有着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中国人,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强调在利用客家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时特别要注意:
        一是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选择学生熟知的事物进入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体验和道德实践。绝对不要为融入而融入,更不能出现融入的教材内容让学生云里雾里。
        二是一定要切合部编教材思路,不能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方向,绝对不能把糟粕的传统文化引入教材,更不能把与党的宗旨有背离的内容引入教材。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德育教学策略[J]. 张继水.??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9(02)
[2]解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 张国红.??中华少年. 2020(02)
[3]客家人文特质与客家精神述要[J]. 罗勇.??地方文化研究. 2013(05)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编号为19PTYB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