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冶海明

发表时间:2020/1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冶海明
[导读]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通过一定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发散、确定教学目标、加强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教学行为。

青海省西宁市艺术实验中学  冶海明

摘要: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通过一定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发散、确定教学目标、加强师生间情感沟通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启发阶段课堂导入能够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承接旧知识,并开启新知识学习,从而应保证导入过程的流畅度和自然,导入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主动进行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应用合理的导入策略,可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情境创设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教育理念随之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于教学的要求,而课堂导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重视这一内容.良好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程中涉及大量知识点,加上教师教学中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通常采用固化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这完全体现出了“灌输式”教学的特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会觉得历史课程枯燥无味,这将很难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采取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将对几种历史课堂导入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通过历史典故进行课堂导入
       高中历史教师进行教学时,应该意识到历史学科可引用许多历史素材。为了在历史教学课堂中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历史内容学习具有好奇以及探索求知心理,教师即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历史典故,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对学习历史典故具有极大兴趣,从而教师在讲解古代政治制度内容时,可充分引入康熙永不加赋、雍正勤于政事以及乾隆六下江南等历史典故和故事,对主体教学内容起到导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兴趣,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知识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讲解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拓展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共同学习。通过历史典故导入课堂后,在正式上课时学生会更认真的听讲,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使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
        二、通过情景教学进行课堂导入
        在课堂导入时,可充分运用教学情景创设的形式,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景导入法可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另外,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其所接触的知识内容与目前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差距较大,而情景能够拉近学生和历史课程间的距离,使历史背景与当前社会生活加强联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在提升设计导入环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对情境进行创设,运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来认识和了解历史,对其历史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讲述祖父母口中的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以及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总结出改革开放的意义以及效果。教师可通过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融入历史教学中,并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


教师在教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程时,导入环节可设计探究性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儒家思想代表人呢?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历史内容和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探究,并回答问题,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
        三、通过复习进行课堂导入
        历史事件及知识点间环环紧扣、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高中新旧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从而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可通过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运用复习形式来导入,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联想,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习新知识,还能复习旧知识。进行历史知识复习课堂导入时,教师需要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往历史知识点,从而引出新的历史知识,达到良好温故知新效果。在复习导入教学中能够有效联系历史知识点,并对其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可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具体情况,以此确定历史学习重难点,及时调整并优化自身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对《辛亥革命》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出学过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有关知识点,例如战争背景、《辛丑条约》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等;复习巩固这些知识,能够引出“辛亥革命”相关新知识点,引导学生详细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和八国联军侵华间的关系,以复习式导入方法来连接新旧历史知识点,使学生更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四、通过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导入
        一般学生会觉得学习历史知识比较枯燥无味,需要记忆大量历史知识和事件,要背诵许多历史意义以及重要影响,长期下来将难以保障历史学习效率,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历史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这一情况,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深刻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历史教学素材更加丰富,内容更具深度。比如,教师在对《太平天国》这一内容教学时,在导入环节充分运用多媒体工具。可带领学生对有关于太平天国的视频进行观看,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历史,接着教师用PPT来阐述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物生平及个人事迹等内容,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提升历史教学效率,落实课堂导入策略。
        结束语
        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可运用不同课堂导入策略,保证应用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这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科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堂导入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状态,以此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1]赵文斌.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63):149-150.
[2]张瑜.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8):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