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年第16期   作者:闫佳伊1刘立洁2
[导读] 在我国逐渐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设友好型生态环境符合人们对人居环境的
        闫佳伊1刘立洁2
        1中景汇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2沈阳水晶立方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我国逐渐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设友好型生态环境符合人们对人居环境的期望。“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是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城市环境建设理念。都市建设过程中,总会出现与生态环境相冲突的现象。以满足人们对城市景观规划的期望,解决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植根于海绵城市理论,使城市发展逐步走上绿色环保,减少自然灾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升市民安居满意度,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环境;园林规划;应用分析
        前言
        都市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意味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在逐步提高,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实践表明,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必须对海绵城市理论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掌握,以保证海绵城市在景观规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概述
        海绵城市可以高效地将城市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把城市变为一块海绵,当洪涝等状况出现时,其能够将水资源全面的运用起来。通过调研发觉,海绵城市主要有三个优势:
        (1)在城市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的状况下,依旧能够有效地对环境做出保护。
        (2)对于原有地下水资源做出有效地保护。
        (3)一旦城市之内的水资源被损害,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修复。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能够将雨水等废水重复处理并有效利用,而后者只是将雨水等废水迅速地排放。另外,在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将生态放在第一位,在确保洪涝问题不出现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大的将雨水储存在地下,从而确保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2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作用
        2.1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理论最直观地理解是增强城市吸收性,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新型施工材料的应用,提升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对城市给排水工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利用。这对于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近年来,人们对海绵城市理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绵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2.2降低城市内涝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混凝土、沥青等道路的面积随之增加,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当发生暴雨天气时,降水量大于排水量,城市就会出现内涝现象,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和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现象。海绵城市的主要特点是提升城市的吸收性和容纳性,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避免降水对城市产生破坏。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极大提升城市内部的排水效率,排水量大于降水量,内涝情况可以被有效解决。
        2.3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还可以提升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主要以淡水为主,然而,淡水资源相对比较紧缺给实际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有效利用淡水资源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大部分园林主要通过流水、植物景观和人工建筑物搭配的方式建立水景观,其中水源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降水吸收量和蓄水量,当发生大规模降雨时,可以通过风景园林容纳数量相当的雨水,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内涝,还可以为日常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淡水。


        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措施
        3.1风景园林水景观的规划
        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当中,需要提高水景观规划重视度。在风景园林中建立水景观可以提升园林的整体观赏性,同时,还可以对城市排水提供重要帮助。规划水景观时,需要根据城市规模、园林规模的实际情况进行,保证水景观能够为园林和城市提供防洪保障。为保证园林水景观具有超强的储水性,需要深挖储水池,并在周围建立围挡,避免游人落水。还要在水景观内建立水源净化系统,并且,还要定期对水源质量进行检测,保证水源能够有效的被利用。
        3.2风景园林的道路规划
        风景园林的道路规划需要保证美观、便捷,更重要的是符合海绵城市理论的要求,能够有效吸收雨水并排送到储水系统当中。按照海绵城市理论进行道路施工,要对原有的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增加新型材料的使用,保证降水可以充分被路面吸收,并对道路建立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然后再将吸收到的水源进行处理。传统道路施工材料为混净土或沥青,两种材质不具备良好的渗水性,发生强降雨天气后,园林内会产生数量相当的流水,对园林的景观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要减少传统材料在道路规划中的比例。
        3.3风景园林的绿地规划
        风景园林的绿地规划,是园林规划的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园林景观观赏性的重要手段。为保证绿地规划能够适应海绵城市理论的要求,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绿地进行规划,首先要计算出最适宜的绿地面积,然后对绿地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绿地自身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够对雨水进行一定量的收集,对园林的排水系统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绿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避免绿地发生枯萎现象。
        3.4风景园林雨水收集规划
        风景园林的雨水收集系统,是其防内涝的关键工程,前文已经提到,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提升园林的吸水性,因此,建立风景园林的雨水收集系统,同样需要使用新型材料。保证雨水能够有效的收集,需要建立数量众多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排水系统,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然后通过排水系统,输送到存水系统当中。另外,雨水的收集还要保证其具有可利用性,避免雨水受到污染是收集系统的关键。最后,雨水收集系统地建立,要在不影响园林景观的基础上进行,尽量将收集设备进行隐藏施工。
        3.5风景园林储水系统地规划
        储水系统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的关键,储水系统地建立要根据城市降水量和排水量确定,降水量是不可控因素,保证储水系统具有足够的容量是保证园林能够为城市提供防洪的基础。通常以建立人工湖的方式来提升园林的储水量,建立人工湖能在雨季对雨水进行更有效的储存。在人工湖的周边可以种植一些植物,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湖边周围环境质量水平的稳定提升。
        结语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可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有效地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既能改善城市环境水平,又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配合,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艺薰,米泓颖,林锦浩,吴小刚,陶萌春.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3):105-107.
        [2]王相云.试论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16):85.
        [3]鲍素平.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5):13-14.
        [4]王海龙.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