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峰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陕西 710043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客运站的发展提出强烈需求,国家政策为汽车客运站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支持,在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大环境下,汽车客运站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本文从我国汽车客运站发展现状问题出发,结合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综合运输体系下汽车客运站的核心功能,探讨规划设计阶段、运营管理阶段综合运输体系下汽车客运站的发展问题。
1背景
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公路、铁路、航空和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供给总量迅速增长,民众更注重运输服务的高效、快捷、舒适。随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和推进,汽车客运站在形成城市内外和不同方式之间便捷、安全、顺畅换乘,提高客运的一体化水平和集散效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客运站的发展提出强烈需求,国家政策为汽车客运站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支持,在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大环境下,汽车客运站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
2我国汽车客运站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在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背景下我国现有汽车客运站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为:
(1)站点布局与路网规划不协调。
原有汽车站与现有高速公路网衔接不紧密,客运班车在高速公路和站场之间行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流、影响营运班车的在途时间。
(2)站场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畅。
汽车客运站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站场大多为各自规划、分别建设、自成体系[1],出现换乘设施缺乏、运营能力不匹配、信息不通畅、协作不顺畅等问题,导致旅客换乘不便、耗时多、花费高,同时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
(3)站场规模设施与公众出行需求不适应。
随着城市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数量剧增、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导致许多早期建设的汽车客运站现有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已远远超过设计生产能力,造成规模上的供不应求。
(4)功能结构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原有汽车客运站小停车场、大候车室的模式是建立在当时公路客运运力不足、班车密度很低、候车需求量大的背景下,随着公路客运班车密度提高、乘客候车时间缩短,乘客在汽车客运站内的候车从“等候型”转变为“通过型”,出现停车场严重不足、候车室大量闲置、土地资源利用率下降等问题。
3综合运输体系下汽车客运站的定位
3.1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体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一体化组合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系统完善,有效满足客货运输需求的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2]。综合运输体系可分为两个层面的子系统: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综合运输服务系统[3]。
我国综合运输发展方向我国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将实现三个转变:单一发展为主向综合发展的转变,注重通道建设向枢纽建设的转变,注重建设向建设与服务并重转变。
3.2综合运输体系下汽车客运站的核心功能
(1)集散换乘功能。基于公路客运“灵活”的优势,汽车客运站将成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点,为旅客提供集散换乘的场所和服务。
(2)引导功能。汽车客运站作为城市的关键交通节点,对城市外来车辆具有引导、截流、集中管理的功能,引导社会车辆与城市内部公交系统换乘,对减轻市区交通压力、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改善城市客运结构有引导功能。
(3)经济功能。汽车客运站汇集大量客流,从其内部来看,商业在为旅客提供更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给营运主体带来经济收益;从其外部来看,围绕汽车客运站可形成较强的经济活动,促进其周边用地高密度开发,进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4综合运输体系下汽车客运站的发展
4.1规划设计阶段
在汽车客运站规划阶段,需要做好与城乡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衔接与协调,统筹汽车客运站与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以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时序同步、运营管理协调、运输方式衔接顺畅为原则。
汽车客运站在设计阶段应遵循以下原则:最大化利用土地,根据用地状况灵活设计,并考虑未来扩建;人车分流,人流、车流流线明确、标识明显;重视候车空间的舒适性;重视与绿化美化的结合,与周围环境协调等。
4.2运营管理
(1)品牌建设
作为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汽车客运站正处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品牌竞争力是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面对旅客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有必要深化站场品牌建设,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创汽车客运站发展的崭新局面。
(2)信息化建设
①建立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客运站内部网是对外服务的基础,采用网络技术建立客运站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换的基础设施,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客运站内部的信息交流,主动地获取信息和提供信息,并且可以和底层的数据库相连接来支撑客运站的决策系统。
②智能化客运管理。一是以客运站信息化数据为核心的政府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交通运输部门对站场的管理和监控,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信息服务;二是以道路客运场站信息平台为基础的联网售票系统,实现全国联网站外售票,实现“一处购票,全国换乘”;三是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借助如移动通信、车辆跟踪、数据交换、车辆查询、联网受理、数据统计等技术对车辆实时监控、信息即时互通;四是面向公众的信息交互系统,向社会发布实时信息,同时从社会获取数据和信息,可通过社交网络等方式与公众互动,从而改变汽车客运站传统经营观念、方式和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益。
③无障碍的信息共享平台。未来交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高层次的积极推动,打破条块分割及地方保护主义,多部门合作,以汽车客运站为节点,实现运输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共享,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制定全国统一的客运站信息化标准,确保今后各个运输节点的信息系统之间的联通和数据互换,以便全面实现运输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共享,从而推动运输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3)商业模式
①客运带动商业,商业服务客运
首先,汽车客运站的商业设施主要服务对象是集散换乘的旅客,提供干净卫生、货真价实、平价、形象好的餐饮、购物、住宿等服务,为旅客带来更舒适的服务及更有力的权益保障。
其次,依托汽车客运站独特的客流、交通、区位等优势,建立“交通+商业空间”的经营环境,集购物、餐饮、休闲、出行于一体,以激活客运站新商圈,完善周边区域配套功能,对站址周边片区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城市的发展,以及带动区域商贸业的发展起带动作用。
②依托公路运输,发展小件快递
紧密结合市场动态,贴近客户需求,不断创新、延伸服务范围,依托汽车客运站充足的运力和密集的客运网络建立货运体系,借助客车捎载业务具有快速安全、承载能力强等特点,逐步发展专线货车运输体系,满足客户大宗批量货物的运输要求。以信息化为助力,不断提高运输效率,不断研发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为客户提供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者合一且高效、安全、精准的现代商务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石宝林. 综合客运枢纽是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着力点[J]. 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9(3):28-30.
[2] 罗仁坚. 关于综合运输体系及相关词汇的辨析[J]. 综合运输, 2010/9 :4-7
[3] 罗仁坚. 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和发展理念[J]. 综合运输, 2009 04 :4-7
[4] 张云霞. 汽车客运站服务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交通企业管理, 2013 年第 4 期 总第 296 期:31-32
[5] 李发鑫. 国外客运站信息化建设经验[J]. 运输经理世界,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