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卫生经济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张冬梅
[导读]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疗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张冬梅
        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卫生健康分中心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疗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卫生经济改革势在必行,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推动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卫生经济改革,研究。
        简介:供給侧改革,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平衡需求和供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开展卫生经济改革,能推动卫生事业发展,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平衡。因此,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卫生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医疗服务方面的问题
        1.1财政优惠政策问题。政府作为卫生经济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当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卫生事业。但在实际生活中,政府出台的财政优惠政策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财政优惠政策适用性不足。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主体,主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而政府制定的政策只适用于这些医疗服务机构,无法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适用性不高的财政政策,无法给民营医疗机构提供帮助,同时也加大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医患压力。第二,财政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落实政策是政策发挥作用的保障。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例如相关部门在制定和使用医保资金问题上面,不同的部门就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医保资金结余太多,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审核医疗用地时,审批速度慢,延误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影响卫生事业发展。,
        1.2医疗产品问题。销售医疗产品是医疗服务机构盈利的主要方式。在现阶段,医疗产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医疗药品价格高,国家虽然已经取消基本药品加成,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医疗机构还在设有自费药房,非基本药物价格较高。医疗产品,主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医疗需求,需要和大部分社会公众的消费水平相适应。许多医疗服务机构私自抬高药价,影响自身和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医疗服务机构使用的药品成本过高,进一步增加医疗成本价格,使社会公众面临经济压力,无法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第二,医疗药品针对性不足。医疗服务机构只有提供针对性药品,才能实现长期发展目标。许多医疗服务机构无法提供针对性药品,而且提供的药品质量差,无法满足社会公众需求,降低社会公众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持率。
        1.3医疗服务问题。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主要服务形式。在实际生活中,医疗服务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医疗服务方式落后。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传统医疗服务方式,无法满足现代人需求,不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逐渐被信息化方式取代。部分医疗服务机构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忽视信息技术作用,阻碍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第二,医疗服务人员素质缺失。部分医疗服务机构忽视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做好培训工作,无法提升服务水平,流失大批支持者。素质缺失的医疗服务人员,不能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难以提供高质量服务,致使医疗服务机构损失大量经济利益。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卫生经济改革
        2.1制定与落实适用性财政优惠政策。政府应意识到适用性优惠政策的作用,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第一,提高财政优惠政策适用性。政府需要明确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在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基础上,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同时满足两者发展需求,制定出高适用性财政优惠政策。政府需要建立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医疗服务机构,搭建公私合营平台,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第二,落实财政优惠政策。政府应利用政策鼓励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结合市场运作机制,适当利用财政政策。政府需要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增加医疗卫生服务总供给,使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协调发展,促进基层卫生和公共卫生共同发展,实现卫生事业发展目标。


        2.2提供质优价廉药品,提升医疗药品针对性。医疗服务机构需要明白,提供质优价廉药品,提升医疗药品针对性,才是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一,医疗服务机构应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让人们买高质药、吃放心药,减轻人们的经济压力。政府需要放宽管制,将部分药品的定价权下放给医疗服务机构。同时监督定价过程,保证适合竞争公平性,让卫生事业更好地发展,实现卫生经济改革目标。另外,政府需要利用相关法规,约束非法定价行为,惩处非法医疗服务机构。第二,医疗服务机构应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了解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药品。
        2.3转变医疗服务方式,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素质。医疗服务机构应转变医疗服务方式,提升医疗服务人员素质,从而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第一,使用信息化技术。医疗服务机构需要把信息技术和医疗服务结合在一起,提供信息化医疗服务,让人们利用手机就可查看检测报告、健康状况,促进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可以开设网络问诊,让人们在网络咨询病情、预约挂号,节约人们的时间,提高服务效率。第二,做好招聘、培训工作。在招聘时,应优先招收素质高的应聘者,通过考核检测应聘者素质、能力是否达标。在招聘完成后,针对应聘者实际水平,开展培训活动,将其培训为高素质医疗服务人员。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将培训和考核相连接,检测培训效果,提升培训有效性。另外,需要利用薪资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3新医改背景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对策
        3.1建立科学的筹资补偿体制
        为了在卫生经济和卫生部门的当前发展阶段取得更好的结果,有必要增加对医院部门的经济投资,为医院提供财政激励措施,提供战略支持,并创造健康的环境。在这一领域赢得声誉并享有社会福祉的医院工作人员充满了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此外,医院必须领导医疗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并领导卫生部门系统的系统化。另外,有必要积极扩大医院发展的融资和补偿渠道。
        3.2完成卫生资源分配
        国家机构和卫生部门已开始增加对入门级医疗部门发展的投资,引进相关的基本医疗设备以提高入门级医院的效率。此外,国家机构应鼓励高素质的医生在基层工作,并通过加薪动员倡议。此外,教育对于提高您的语言能力和总体水平也很重要。
        3.3实施新医改的相关策略和系统
        建立健全卫生经济管理控制体系和运行机制,加深对新医改的认识,转变卫生经济管理观念,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卫生经济营销,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控制,为患者提供充分的服务和治疗。服务。它使用经济管理理论来研究和探索医院的工作方法,以通过强大的发展历史来改进新药。
        3.4完成健康保险支付改革,坚持收支补偿,按需分配和适度补偿的原则,履行基本健康保险的基本职能,加强对健康保险基金的预算控制,明确规定支付健康保险,逐步加强健康保险保障。逐步增加健康保险费用和报销比例,加强基本健康保险,并联系重大疾病保险。对于城市和农村居民来说,由于流行的紧急救援系统,诊断和治疗协助以及商业保险,看医生很难。它可以逆转目前寻求医疗救助的困境,公众可以知道医院的诚意。这也与中国梦有关,正在成为现实。
4。结论:
        随着现代医疗保健和医学的飞速发展,医疗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当前新卫生改革的不断发展,健康经济的发展阶段也出现了一些不足,这将对健康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医疗与健康。简而言之,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应加强对医院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应在规范,有效和智能的方向上逐步发展传统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并应有成本和成本。医院的医务人员。利润概念。卫生经济的总体质量得到提高,医学领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供给侧医疗改革——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教授[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1):36-39.
[2]孙一颖,陈定华,孙喜蓉等.“心境促进协作医疗”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生活质量影响及初步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