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疾病科普系列之胃炎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熊玲
[导读] 胃炎,想必大家对“胃炎”两个字已经很熟悉了吧,可以说胃炎是生活中最易发生的消化道疾病
        熊玲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50
        胃炎,想必大家对“胃炎”两个字已经很熟悉了吧,可以说胃炎是生活中最易发生的消化道疾病,随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饮食等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暴饮暴食”、“生冷食物干货”等问题出现概率大幅度提升,而且很多的人开始喜欢上熬夜,进而为胃炎的发生提供了便利,降低日常生活质量,所以,小编要说的是,食物好吃,饮料好喝,熬夜好玩,但不能太贪哦!
        胃炎知识小科普
        概念介绍
        胃炎是指因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形成的胃黏膜炎症,是胃黏膜对多种损伤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上皮受损、上皮再生及黏膜炎症等,伴上腹饱胀、嗳气、恶心等表现,当然,也有部分病例是毫无症状的。临床指出,胃炎病人预后较好,但也有病例会进展至大出血、癌变,需引起高度重视。
        致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研究证实,缺铁性贫血和萎缩性胃炎关系极为密切,数据显示,缺铁性贫血45例,正常胃黏膜、萎缩性及浅表性胃炎占比分别为15%、45%、40%,关于贫血而引发胃炎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不少学者认为,胃炎属原发病,由于胃炎使机体胃酸下降,致使铁无法吸收,继而形成贫血,而也有人认为,先有贫血,而后使铁元素缺乏,随疾病发展致炎症形成。
        生物性因素:慢性类传染病,比如肝炎和结核病等,这些病对胃部的影响是较大的,慢性肝病病人通常会并存慢性胃炎,同时胃黏膜染色也进一步证明乙肝病人体内胃黏膜内含其抗原抗体复合物。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再发展:研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经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因此,浅表性胃炎致病机制均可视为萎缩性胃炎致病及加重因素。
        遗传因素:调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第一代亲属,其患病几率明显提升。
        疾病分类
        急性胃炎:此类疾病烈性一般由急性胃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所诱发,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典型特征,内含急性单纯性胃炎、腐蚀性胃炎及胃黏膜病变等。
        慢性胃炎:指的是由诸多因素引发的胃黏膜炎症反应,淋巴细胞浸润为典型特征,有部分病人可在疾病后期形成腺体萎缩,继而演变为上皮内瘤变,增加胃癌风险。
        其他:限于特殊因素所诱发的胃炎,结合病因可划分为感染性、肥厚性及胆汁反流性非溃疡等。
        症状表现
        胃炎发病后,症状大多比较典型,生活中可以很清晰的辨识:①上腹痛。很多胃炎病人会有上腹痛不适感,疼痛无规律可言,无关于饮食。

疼痛通常以上腹部灼烧痛、胀痛为主。②上腹胀、早饱。部分病人感到腹胀,特别是餐后,腹胀感极为显著。考虑是胃内滞留食物、排空延迟及消化不良引起。早饱的意思是有显著的饥饿感,但进食一会儿就有饱胀感,食欲明显下降。③嗳气、反酸及恶心等,伴有嗳气,提示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促进上腹饱胀得以缓解。反酸一般是因胃酸分泌过多所致,假设生活中有这样的表现,那就说明胃炎几率很大,此时禁忌盲目用药,需入正规医院检查。胃镜检查为鉴别、诊断胃炎有效手段,可对食管、十二指肠球部状况予以观察,当然,亦可提取部分黏膜组织,做活检处理。
        预防方法
        对于胃炎,咱们该如何预防呢?怎样才能让疾病远离我们呢?首当其冲,一定要形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禁忌烟酒,保持稳定的心绪,摄入营养均衡,不要偏食。重视多种营养物质的补充,进食易消化、养胃食物,比如米粥等。少进食熏制类、亚硝酸盐类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也不能吃刺激性大的食物,比如浓茶、咖啡等。此外,合理科学用药,停止使用应用价值不高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
        日常护理
        对于急性胃炎病人,需卧床休息,重视保暖工作;急性期病人多有呕吐表现,机体失水量较大,所以需要补充足够的液体,为病人提供藕粉、蛋汤及鲜果汁等,适当饮用开水;为防止胃肠道胀气,急性期需忌食产气类食物,同时降低蔗糖、熏辣食物的进食,适当配上纤维素高食物、水果等;急性发作坚持清淡饮食准则,比如清汤、米汤、薄面汤等,渐进式改变为少渣半流食,尽可能降低产气、含脂肪高食物。对于腹泻严重者,鼓励其进食盐水、糖水,如若由于呕吐造成机体失水过多,可提供葡萄糖盐水。腹痛感强烈时,需禁食水,使胃肠得到足够的休息,当腹痛有所缓解时,再考虑恢复饮食,忌食刺激性食品(辣椒、葱姜蒜、芥末)。
        胃炎中医食疗
        近些年,中医在很多疾病中都取得了显著疗效,中药食材可以起到养生效果,且能针对不同人群,如体质偏热者,宜于早上采取蒲公英,以达降火之效,强化体质;对体质偏凉者,宜于日常饮食上加用党参、黄芩等,改善体凉;此外,早餐上尽量食用牛奶、燕麦,发挥护脾胃功效。针对缺铁性贫血,亦需适当补偿大枣、粳米及莲子等,降低脾胃受损程度。
        总结:
        关于“消化道疾病科普系列之胃炎”的内容小编就先科普到这里,胃炎为消化道常发病,需坚持“治未病”原则,做好日常防护,保持心情乐观,形成健康的作息习惯,进而降低病发率。
        
参考文献:
[1]于小伏, 刘宏宇, 宋俊生. 基于循证医学"经方"治疗慢性胃炎证治规律[J]. 中医药学报, 2018, 046(004):1-4.
[2]周璇, 聂榬. 个体化饮食护理及行为心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45):273-274.
[3]陈少玲. 慢性胃炎治疗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的价值研究[J]. 中外医疗, 2018, 037(012):149-151.
[4]牛巍巍, 张晓岚. 慢性胃炎的治疗策略[J]. 临床荟萃, 2019, 34(5):412-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