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红1 郭强2 李瑞锋3
1身份证号:61032919670314****,陕西省
2身份证号:61011419840501****,陕西省
3身份证号:62050319900516****,陕西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样一种整体形势的要求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行应用技术革新和应用进步,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施工新型技术。在桩基沉渣和泥皮的解决这一方面,它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在对该技术进行剖析时首先从理论入手,然后深入到该技术在实际运过程中的施工要点分析。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1.基本概述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蓬勃发展。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如今也逐渐的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来,刚投入运用便展现了其强大的优势。有力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桩体沉降及沉渣、泥皮等的出现,大幅提高了桩基础的承载能力,既通过减少材料的投入和减轻了施工量而节约了一定的施工成本,又大幅提高了工程质量。
想要促进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该项技术是怎样的技术,以及在建筑工程中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它的应用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基于目前的调查情况而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与其他工程相比,建筑工程的工程体系庞大、环节复杂,做好质量控制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工作。而有了该技术的加持之后,能够有效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直线上升。在建筑工程当中,桩机成渣和泥皮等现象的发生是十分常见的。这类问题的出现是施工过程当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顽固问题,而利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抑制这些现象的发生,即使这些问题已经出现也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与此同时,这项技术应用后,对桩机整体应用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其承载承重能力的保障这方面上,解决了桩基因外部承重过重难以进行承载而发生大幅沉降的问题。
2.工艺要点
2.1工艺流程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为了保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使用效果,需要对其施工要点进行全面的剖析。第一是后注浆施工的工艺流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一大应特色就是该技术的应用过程并不复杂,简单上手易操作。可以将其工作步骤大致分为六步。首先是注浆管阀的制作和安装,这部分工作完成之后进入的环节对桩身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是注浆设备的安装。接下来就会进入到注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即浆液的注入。注入完毕后,需要借助外部设备稳定好注浆的状态,等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可以拆除注浆设备。整个工艺流程的顺序是固定的,不可以随意更改。并且并要等一个步骤完整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个步骤[1]。
2.2浆液制备
掌握了工艺流程之后,就等于对整个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接下来的施工要点主要细化为各个环节当中。第一个要分析的是注浆工作当中浆液的制备。从名称也可以看出,该技术的一大主要应用材料就是注浆浆液。浆液的制备质量与工程的施工质量之间是直接挂钩的。而衡量浆液制备水平的参考因素往往是稠度和可灌性。我国常以水泥浆作为主要的注浆材料,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外加剂的添加以改变原有的浆液性质。除水泥外,水水玻璃类材料也是常常采用的浆液,二者各有其应用优势。在地理上有着不同的应用差异。
2.3终止控制
整个注浆流程的关键环节,一是注浆开始时间,二是注浆的终止时间。注浆终止控制标准是控制注浆时间的重要参考因素。在注浆过程当中,后注浆的最大注浆压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把控因素,影响该压力的因素有很多,桩机的长度,直径以及入土的深度都囊括在其中。注浆前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一个最大注浆压力的估算,目的是及时地终止注;目前对于注浆量的把控没有非常科学的预先计算公式对其进行把控,在进行工作时,常常是按照过往的经验来进行估算和把控的。为了更好地做到注浆量的控制,可以再进行正式的注浆工作前进行小型的注浆量的试验,此举能够更好地提高注浆终止的把控效果[2]。
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3.1钻孔施工按照相关的标准
采用钻机进行钻孔施工,钻机安放的位置必须准确,与预先确定的孔偏差不得大于2cm。在钻进的过程中应保证钻头处于垂直的状态,防止出现孔洞误差过大的现象,其倾斜率应控制在1%之内,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控制孔洞的深度,在钻机施工时不能出现中断的现象。在注浆孔成型之后,按照规定的要求检测孔洞的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清孔作业,将孔洞内部的碎石和浮土清理干净,避免对注浆的质量造成影响。
3.2注浆管的制作
在注浆管制作的过程中,根据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注浆管的直径。为了保证注浆管的质量,可将其分为三段来进行制作,首先是端部的花管段,在此部分的侧壁需要设置出浆水孔,其中孔洞的直径为6~7mm,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塑料薄膜或者橡胶模将花管段紧密的包裹起来,并在外部用铁丝绑扎,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浆液渗漏的现象。
3.3注浆管的安装与下放
注浆管的安装和下放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首先是钢筋笼的制作,在钢筋运送至施工现场之后应先对钢筋的质量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对于质量性能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材料禁止应用在施工的过程中。随后按照注浆管道的需要制作钢筋笼,在主筋和箍筋的搭接部位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固定,保证钢筋笼的牢固程度,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在钢筋笼制作完成之后需检查其尺寸偏差,如果偏差过大还需要及时处理,__随后将注浆管与钢筋笼点焊在一起,确保管道之间连接正确。在进行焊接时应保证焊接工作的连续性,在每个节段的管道安装完成之后都需要将水灌入管道之中,检验管道的密封性是否良好,如果存在渗水的现象,应对渗水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花管的端部应超过钢筋笼底端20cm的距离,保证注浆施工的质量。待注浆管安装验收合格之后,方可将其下放的注浆孔内,注浆管的顶部应与地面保持20~30cm,并将注浆管口封闭起来,避免出现孔口堵塞的现象[3]。
3.4压水试验
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还需要进行压水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检查注浆管道的质量,包括其密闭性以及内部通畅性,防止在注浆的过程中出现管道堵塞或者是漏浆的现象,影响注浆施工的质量。将高压水压入注浆管道之中,持续3~5min,严格控制注水时的压力,避免由于注浆压力过大出现注浆孔坍塌的现象,一般需要将压力控制在0.5~1MPa。同时通过压水试验也能够将附近的泥浆和沉渣进行有效的清除。在压水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观测孔洞的状态,如果出现充盈系数过大或者孔洞坍塌的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通过压水试验能够冲开混凝土覆盖层。
3.5注浆施工
在进行注浆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控制注浆的压力和时间,其中注浆的压力应根据压水试验的压力以及当地的地质条件确定在注浆过程中所需要的压力,同时还应根据桩身的不同长度来进行压力的调整,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试注施工,确定出最佳的注浆压力。若在注浆的过程中出现压力过低或者冒浆、串浆的现象,可以采用间歇式注浆的方式,每次注浆的间隔时间控制在30~60min。在桩体附近的注浆量达到设计的要求之后方可停止注浆作业。在注浆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桩体得到有效的加固。
4.结束语
在众多的新型施工技术当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脱颖而出的一种。虽然该技术的出现时间较晚,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已非常广泛,在常见的建筑工程中频频能够看到该技术的应用身影。为了更好地促进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有必要对该技术展开全面深入地剖析。
5.参考文献
[1]陆子易.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化工管理,2015,15(026):260-260.
[2]易梦龙.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8,000(003):52,55.
[3]蔡春山.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环球市场,2017,15(0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