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斯基
中国中铁映秀幼儿园 四川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624000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层次,也使得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突破与创新。现今,我们必须正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各种影响,积极地利用其有利的作用。幼儿教育是个人教育的开端,是个人成长的基底,所以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效地融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幼儿;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教育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将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良性发展,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两者的融合方式,需要幼儿教育者进行认真的思考,全面性的分析,做到既能够保障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全,还要在外在条件上进行整合。以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幼儿学习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共享功能,互联网通过互联互通将生活中不同领域的资源集合在了一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扩充幼儿课题教育资源,不要只是局限于教材内容,开拓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春夏和秋冬”相关内容时,利用信息技术的搜索功能教师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四季景色的图片、引导幼儿对四季的季节特征加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分成四组,分别为春天组、夏天组、秋天组、冬天组,让他们在课下自己去搜索资料,去收集有关四个季节的照片,如四季的植物变化、四季的服饰变化、四季的温度等。通过鼓励幼儿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去开展资料收集,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革命,也让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迎来新的挑战及机遇。教师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教师们要知道“人”才是课堂的核心和灵魂,不要让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让教学活动沦落成为一个“技术秀场”,幼儿过了一把“眼瘾”但什么都没学到。
二、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教学针对
多媒体属于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幼儿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展开。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阅读听力等内容,能够迎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吸引幼儿的学习目光,提高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效率。因此,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媒体,充分地满足双语教学需求以及幼儿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的儿童,身心发展不健全,活泼好动,喜爱游戏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所以,幼儿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打游戏融入其中,同时,将游戏与多媒体相结合。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水果的英语单词时,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忍者水果游戏,教师将水果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每出来一个水果,幼儿需要用英语念出它的名字,当答案正确时,水果会被分成两半,回答错误则打出爆炸的声音。通过该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与课件出现互动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安全管理
信息技术的领域十分宽广,在于幼儿教育的结合中,也可以涉及到安全管理中。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各种关于幼儿与幼儿园之间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家长对幼儿园总是充满“不信任”。为此,幼儿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种安全管理措施,比如,实时监控,移动传输等,让家长能够随时随地看到幼儿的各种状态,也包括幼儿园的教学区域,随时方便家长的在线观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也能够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信任,避免幼儿在出现事故时,双方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出现。
幼儿园应该将其视频监管系统与派出所网络连接,一旦出现有任何的状况,方便警方能够随时进行援救与调节。与此同时,关于幼儿的健康档案,幼儿园可以建立一份电子版本与当地的医院或者卫生所进行合作,进行定期的检查,防止幼儿出现隐藏的疾病,也能够方便医生或者营养师根据幼儿的身体状态,为其制定合理的健康餐,从而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只要幼儿园能够进行有效地开发,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必定能够相互成就,成为彼此发展的又一突破点。因此,幼儿教育者应该重视信息技术为幼儿教育所带来的各种益处,进行合理地利用与发开。
总而言之,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相比,幼儿园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差距和不平衡性制约了幼儿园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对这一教育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希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薇.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周红梅.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84.